天津北方网讯:12月8-9日,央视《快乐戏园》“山河锦绣戏韵飞扬少儿戏曲群英荟走进宝坻”演唱会在我区录制,中国评剧代表人物、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参加演出,演出之余,谷文月还走进校园传艺,和小戏迷亲密接触。12月9日,还是谷文月和老伴儿张玉生结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纪念日。艺术家在评剧之乡传艺庆“金婚”,她说这一天过得非常有意义。本报记者随行并采访。
零距离接触艺术家
在景苑小学,一群小戏迷整齐地坐在教室里,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谷奶奶的到来。在对评剧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谷文月向大家提出问题:“你们都看过《花为媒》吗?知道有哪些角色吗?”平均年龄10岁的小朋友们的回答既踊跃又让人惊喜:“张五可!”“李月娥!”“王俊卿!”“贾俊英!”小朋友稚嫩的回答,赢得谷文月微笑的赞许,还有小朋友作补充,说出从宝坻走出的艺术家赵丽蓉所扮演的“阮妈”。“不愧是评剧之乡,连孩子们都这么棒!”谷文月由衷地赞叹。
谷文月选取了“报花名”选段中适合孩子们的一小段唱词,“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没有伴奏,清唱更凸显了唱腔的甜美、发音的清晰,就像和煦的春风一般,把在场的人都听醉了。围巾当手绢,手势幅度很小,这些微动作、微表情,体现出从艺近60年的素养,评剧早已深深地植入身心。学唱过程中,编着麻花辫的小女孩几声咳嗽引起了谷文月的注意:“感冒了吗?感冒了就歇一歇,先不唱了好吗?”小女孩摇摇头:“我喜欢唱,我能坚持。”面对萌娃的热爱,谷文月也被感动了:“老师理解你喜欢唱,但是感冒的时候唱戏对嗓子不好,咱们要爱护嗓子,多休息,不要吹风,少吃辛辣,多喝白开水……”
景苑小学学生孙响对这次学唱恋恋不舍:“谷老师唱得真好听,我对评戏更感兴趣了。今天还记住了很多评戏的知识,是特别难忘的一堂课。”
与宝坻的不解之缘
12月9日,恰逢谷文月和张玉生金婚纪念日,央视戏曲频道的编辑记者,宝坻区新闻中心的负责同志、编辑记者和评剧名家剧文林、朱宝琴为二老祝贺,并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李绍晨为夫妻俩赠送书法作品“福”字。
谷文月与宝坻的缘分说来话长。宝坻是评剧的发祥地,宝坻评剧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宝坻演出不计其数,每次都很忐忑,咱宝坻人会看戏、懂戏、还会唱,我每次来都当成来家乡的汇报演出。”谷文月说的“家乡”,含义深远。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宝坻曾隶属于河北省,距离谷文月出生地河北固安100多公里,就像是北京的“东大门”和“南大门”。地缘相近,人缘更相亲。谷文月回忆,曾和赵丽蓉同台演出20多年, 《杨三姐告状》演出过1000多场,《花为媒》演出过四、五百场。在舞台上,她们扮演母女,台下又住在一个院子里,赵丽蓉平时就叫她闺女。当年演出条件很艰苦,经常下农村,她们和农民盘腿坐在炕上一起包饺子吃,连乡亲们都说她们像亲娘俩。
作为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评剧大师新凤霞新派艺术的传承人,谷文月的嗓音高亢、甜美,表现力强,新派特点及其明显,很好地继承了新派艺术而且发展了新派唱腔,主演过新派代表剧目《花为媒》、《三看御妹》、《杨三姐告状》等。1980年,她领衔主演的《杨三姐告状》拍成了电影艺术片,在全国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谷文月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此剧成为谷文月的代表性剧目,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评剧的魅力。1992年获中国金唱片奖。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宝坻评剧历史悠久,氛围浓厚,《开心双休日》、评剧电视大赛等节目、栏目办得有声有色,为广大戏迷票友朋友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评剧的弘扬发展。”在评剧的传承方面,谷文月对宝坻充满了期待,“评剧之所以受广大群众喜爱,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此外,还紧跟时代潮流,像《高山下的花环》、《苦菜花》、《会计姑娘》、《刘巧儿》等,都是反映时代发展、贴近人民心灵的戏。我们作为评剧人,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戏曲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对于戏迷苗苗,谷文月给予了很多关注:“现在社会、家庭等环境和条件起点比较高,像今天的这些孩子才十岁左右,非常聪明,有灵性。一个娃娃能带动一家人,从娃娃抓起,不是只教他们练习技法和单纯的表演,而是让孩子们从小知道什么是评剧,评剧的历史发展,也是促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谷文月说,评剧界流传一句话“唱评剧,到宝坻”。因为宝坻是评剧的摇篮,有丰厚的土壤,走出了众多评剧名家,培养了大批老中青少票友,有着数以万计的戏迷。“评剧演员和宝坻亲,央视戏曲频道也和宝坻亲,因为宝坻在传承和弘扬评剧,因为宝坻在高举评剧大旗,为中国评剧做实事做好事,所以,我还要多来宝坻,和宝坻更亲!”(“津云”—新闻编辑唐淑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