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走月移,流年似水,赵丽蓉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在观众心中荡漾,思念之情难以抹去。她是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艺苑中一株素雅的白菊。星虽然殒落了,花虽然凋谢了,但她永远在人们的眸前闪烁,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开放……

年龄就是艺龄

1928年的阳春三月,赵家的第八个孩子出生了,她就是赵丽蓉。小丽蓉长得白白胖胖,总是爱笑,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于是母亲孟云德给她取了个小名叫“老爱”。
赵丽蓉的父亲赵秉忠会理发、梳头,在当时著名评剧红伶芙蓉花担纲的复盛剧社当化妆师。孟云德经常抱着“老爱”到后台玩。一岁半的“老爱”见人就笑,哪个演员走到她身旁都要逗逗她。
有一天,复盛剧社在奉天大观楼戏院上演《桃花庵》,由芙蓉花主演,赵秉忠正忙着给芙蓉花包头贴片子,云德抱着“老爱”在一旁看。芙蓉花喜欢地用手摸“老爱”的脸蛋儿,“老爱”咯咯地笑出声来。芙蓉花怜爱地说:“这个小老妹子见人就笑,真可爱。怎么样,长大学戏吧。”云德笑着说:“谁知她是不是这块料。”芙蓉花看看“老爱”说:“看她挺有灵气,将来准能成大器。”饰演窦氏的花小仙搭话说:“花妹,你今天演妙婵,别抱彩娃子了,干脆抱小‘老爱’上台!抱真孩子比抱假的更有戏。”站在旁边的云德忙说:“不行,她上台看见生人害怕,又哭又闹,还不把戏给搅和了。”但云德执拗不过大伙儿,只好依从了。
芙蓉花抱着“老爱”登台了。云德站在侧幕紧张得两手发凉,惟恐女儿在台上看见人多,又哭又闹,没法收场。谁知“老爱”被抱上台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冲着观众笑。观众从来没见过真孩子上台,立即兴奋起来,台下发出各种各样的议论:“瞧那个小孩儿真逗人。”“太有意思了。”“这孩子胆儿真大,看了这么多年戏,还没看过真孩子上台。”台下的笑声、议论声、掌声、喝彩声混成一片。
回到后台,芙蓉花高兴地在“老爱”的小脸蛋儿上亲了几口说:“小老妹子,今天你红了,你都红过我了,这么点儿就红过我,将来你可了不起呀。”
从此以后,复盛剧社戏里有小孩子的角色,全是“老爱”的事儿了。她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这在戏曲艺术史上也是罕见的,所以说赵丽蓉的年龄就是她的艺龄了。

名字的由来

一晃十年过去了,“老爱”已经12岁了。剧社每天演出,“老爱”都站在侧幕观看、模仿、“偷艺”。她天资聪慧,有超人的潜能,学啥像啥,“老爱”已经是戏班里的“虫儿”了。
这天,复盛剧社演出的戏码是《败子回头》,“老爱”在戏里演一个老妓女。这个角色在台上没有台词,只是做几个动作,芙蓉花边给她说戏,边做了示范动作,聪明透顶的小“老爱”,一点就透,一说就会。
戏开演了,“老爱”一出场,立刻进入到规定情景之中,按照芙蓉花教她的动作,一招一式,一点儿不差地表演。观众见是个小孩儿扮演的老太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爱”丝毫不动声色,认真地在舞台中央学着老态龙钟的神态和步履,走来走去。接着台上走来了几位“客人”,“老爱”耸耸肩膀,一个大转身,一伸手,一弯腰,做了几个大幅度的表演动作,台下即刻“炸窝”了,喝彩声响成一片,观众议论说:这是谁家的小姑娘,这么会演戏。日后,准错不了……
芙蓉花慧眼识珠,看出“老爱”是个有潜力的演员材料,但不经过专业师傅调教是成不了大器的,应该给她请一位师傅。于是芙蓉花物色了著名教师马金贵做“老爱”的师傅。
1940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经芙蓉花精心策划,在奉天翠竹楼饭庄,为12岁的“老爱”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拜师会。
拜师后,芙蓉花觉得“老爱”已经长大,还没有个名字,日后演戏没法写水牌,就建议给她取个名字。“老爱”高兴地说:“花姐,就请你给我取个名字吧”。芙蓉花想了想说:“你就取我芙蓉花的‘蓉’字,并祝愿你将来比我芙蓉花更加绚丽多彩,超越我芙蓉花,你就叫丽蓉吧。”“老爱”听了拍着手高兴地跳起来说:“好,这个名字我喜欢,我就叫赵丽蓉了。”

担纲演评剧革命现代戏

师傅马金贵一心一意地把精力倾注在丽蓉身上。他一字一句、一腔一调、一板一眼地教她。师傅告诉她,嗓子和身子骨一样,越练越壮实,腿是耗出来的,腰是涮出来的,台步是走出来的,嗓子是喊出来的……
赵丽蓉明白了,要想出人头地,当一名好演员、名演员,就必须认认真真地练功、练唱,不刻苦,超人的技艺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于是她暗下决心,要像芙蓉花那样,把戏唱得让人喜爱、入迷、百看不厌。她不仅把芙蓉花所有的剧目都学会了,又向师傅学了很多出戏。这时的赵丽蓉已经是会数十出戏的年轻演员了。
1945年,复盛剧社被邀到张家口市庆丰戏院演出。芙蓉花因劳累过度,患了肺病,回北平医院检查治疗,复盛剧社的演出重担交给了17岁的赵丽蓉。
同年8月张家口第一次解放,赵丽蓉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及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在张家口轰动一时。
1948年12月14日北平郊区门头沟解放了,赵丽蓉被邀请到门头沟青年剧社挑梁主演。她首演了《白毛女》。赵丽蓉的名字在当地观众的心目中极为响亮。
1951年,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赵丽蓉担纲导演,给小白玉霜排演了《兄妹开荒》,受到中央领导与会代表高度称赞。
1953年赵丽蓉结束了她颠沛流离的艺海生涯,进入名家荟萃的评剧最高艺术殿堂——中国评剧院。排演的第一个剧目是现代戏《小二黑结婚》,赵丽蓉饰演三仙姑。这个人物是配角,是泼辣旦、丑婆子,赵丽蓉不演行当,而演人物。她将这个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受到专家及观众高度评价。全国有100多个评剧院团演员向她取经。
在三十多年的悠悠岁月里,赵丽蓉演出了数十个优秀剧目,她甘愿为新凤霞当绿叶,她这片绿叶,绿得生机勃勃、青葱喜人。《杨三姐告状》中的杨母、《花为媒》中的阮妈、《刘巧儿》中的李大婶……赵丽蓉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辉煌晚年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赵丽蓉步入影视圈。1991年,凭着在《过年》中饰母亲一角而获得殊荣———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及中国电影政府奖。
几乎与此同时,赵丽蓉开始涉足喜剧小品。在中央电视台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和侯耀文合演《英雄母亲的一天》,她准确自然、风趣幽默、内涵感人、富有浓烈喜剧色彩的表演,使她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客,也使她成了观众极为喜爱的老年演员。
赵丽蓉将微笑留给千家万户,可又有谁知道在她微笑的背后,却饱经了人间风霜雨雪,尝尽了人世失去亲人的苦痛与孤独。她两次失去了丈夫,又生过一个脑瘫女儿,女儿在整整七岁那一天悄然死去……而她自己则不幸被癌魔击中,1999年她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强忍肺部剧痛,不顾生命安危,表演了小品《老将出马》,之后便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从院长到清洁工,没有一个不认识她的。赵丽蓉的儿子们没找过任何门路,而那些专家、医生以致院长,都甘心情愿为她治病。一位肿瘤专家看完赵丽蓉的胸透胶片和检查结果,非常惊讶和敬佩。他说:“这么大年纪带着这么严重的病,还支撑着演完最后一个小品,太危险了。在舞台上连蹦带唱,很容易大咳血,昏迷在台上,后果不堪想象。”说完,这位专家眼圈湿润了。
在医院里,赵丽蓉还是大家的开心果,她有说不完的笑话和故事,她到哪里笑声就飘扬到哪里。一个病友说:“和赵老在一起,心里头痛快,病都去了一半。” 几个月过去了,赵丽蓉感觉好些了,她决定出院回家。她心里明白这种病没法治好,在去“八宝山”之前,必须把自己的事安排好,因为儿子不懂这方面的传统习俗,自己都打点好了,咽气的时候,省得儿子们抓瞎。
赵丽蓉是个急性子,啥事说干就干,说出院就得立马儿出院。她说:“儿子,在医院住着,我心里不踏实。人家大夫、院长、专家把咱们当‘神仙’供着,从上到下这通照顾,我就怕麻烦大家。咱是老百姓,人家那些病人也是老百姓,咱可不能比别人高出一头,人家对我有一点好,我就不知咋办了,这不是让我受洋罪吗?”
出院后,赵丽蓉的病情逐渐加重了,即使是最强的镇痛药,时间很短就失效了。当药劲过去,浑身剧烈疼痛的时候,她的情绪波动,心烦意乱,起急冒火,眼泪围着眼圈转,即使这样,她也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痛苦的模样和眼泪。又是几个月过去了,赵丽蓉的病越来越严重。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长了,有些话该说给儿子们了。
这天,儿子、儿媳、孙子都围在她身边,她半躺在床上,微笑着对他们说:“我的孩子们,你们不要难受,人老了都会有这一天。父母跟不了你们一辈子,都要走在儿女前头。你们应当为妈高兴,妈没白来这个世界,活得值了。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唱戏的,到老了能有今天的荣誉,我知足了。妈一辈子喜欢和睦,不要纷争,你们哥仨要团结。教育我的孙子们好好学习,学真正的本事……”
第二天,赵丽蓉感觉更虚弱了,她吃力地说:“我到了那天,你们要听单位领导的,咋安排都行,你们不许提任何要求,不要给领导找麻烦。我走的时候,把我打扮得漂亮一些,给我戴上头套,脸上的妆化好看一些,给亲朋好友留下喜兴的模样。给国外的小弟打个电话吧,让他回来看妈一眼,省得他日后难受……”
2000年7月17日早晨,儿孙们都围在赵丽蓉的床边,眼看着他们的亲人静静地、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此时,时针指向7时30分。她走得那样安祥平和……

(摘自 《北京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