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顺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她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她生于1902年,评剧女演员,工旦天津人。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1920年到哈尔滨演出,因唱腔大鼓味过浓,观众把椅垫仍到台上.李金顺没有后退,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
李金顺其貌不扬,肤黑又有点水蛇腰,一双小眼睛还近视.但凭高超的技艺,她领衔的元顺居社在几年里红遍关里关外.1928年,在哈尔滨主演了爱国反日的现代评剧《爱国娇》,引起极大的反响.连许多不看评戏的知识分子也赶来看戏.戏剧家洪深盛赞此戏"于正义感"。
李金顺是评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家,她创立的李派对后辈影响甚大,刘翠霞,白玉霜 ,芙蓉花,花云舫,筱麻红,喜彩春,鲜灵霞,喜彩莲等均受其教益和影响.她留下的唱片有《杜十娘》、《移花接木》、《三节烈》、《珍珠衫》、《书囊记》等十余种唱段。
1952年天津文化局安排她培养青年演员,1953年心脏病猝发故于天津,终年51岁。
李金顺嗓音高低兼优、刚柔相济。一十年代末她首将F调提高为A调 ,音域能超两个八度。她的演唱在冀东语音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天津语音,并保留了某些说唱艺术特色。念白多采用半白半韵的方法。由于受津门曲艺的影响,其(慢板)起唱,一改早期头眼起唱、板上落腔的格式,变为顶板、头眼、中眼、末眼和闪板等多种起唱方式兼而有之。节奏变化也较为多样,如顶闪结合、赶板夺字以及唱中夹垛等 ,均有较多运用。又由于唱中衬词、衬字的大量运用,造成了句型结构的紧缩的扩展,从而使句幅产生不同的变化。在旋律上,她更大胆地吸收入卫梆子(二六板)音调的皮黄腔。她还在《三节烈》一剧的旦腔(二六板)仍保留了男旦时期(二六板)的某些特片,但旋律润腔却有了新意唱段中(见《三节烈》“心中有事火烧身“唱段曲谱)。李的唱腔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说唱艺术的韵味,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腔美韵浓、节奏多变,刚劲委婉、说唱结合的艺术风格。
此外,她的伴奏曾一度尝试加用越调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时采用起唱伴奏停、行腔伴奏弱,过门慢一快一慢,落板强而火等方法,使演唱同伴奏达到有机结合,这种方法沿用至今。李金顺一生为评剧女腔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作用,是评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李金顺 男,汉族,1943年7月生,河南南阳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1963年9月-1968年9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学习。1968年9月-1968年12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12月-1982年4月建工部四局六公司二处工作员、团委书记,六公司宣传科副科长、知青农场主任、党支部书记,子弟学校副校长。1982年4月-1984年11月国家建工总局四局五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五公司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11月-1993年8月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党委副书记、书记。1993年8月-1998年2月贵州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1998年2月-2003年1月贵州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正厅级),省委企业工委常务副书记(兼)。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