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大篷车 正月送戏忙

昨天一清早,阴冷的空气中还残留着鞭炮的味道,中国评剧院的评剧大篷车就已经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顺义区胡各庄,在这里的4场演出后,评剧大篷车正月送戏下乡将结束。从腊月廿九到正月十六,他们每天都是这样早出晚归,17天演出62场,观众近5万人次,即使在农历大年三十也不停歇,他们为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村观众送去喜庆与问候。
评剧大篷车由京报集团与中国评剧院联合发起主办。3年来,他们好似一支文艺轻骑兵,哪里有需要就把文化送到哪里。今年,评剧大篷车格外活跃,平均每天演出3.4场,演员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9岁,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砚茹、王景明、筱白玉霜也加盟到大篷车的演出队伍中来,他们炉火纯青的艺术令人叫绝,也使大篷车的分量大大增加。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砚茹是大篷车队伍中年龄最长的,她曾与新凤霞、赵丽蓉一同主演过《花为媒》,与谷文月等主演过《杨三姐告状》,而今她又与年轻一代的演员一同为农民送去欢乐。“正月初九,我们像往常一样早晨五点半就到剧院开始化装,七点大篷车准时出发前往大兴区桂村,八点钟天上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九点钟雪越下越大,大家有点儿犹豫,演出还能进行吗?”桂村比较偏僻,从没有一个专业院团来此演出,村里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台子,演出就在一片空场上进行。随着雪越下越大,观众也越聚越多,有打伞的,有抱孩子的,那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兴奋与期待。花砚茹与老搭档王景明即兴改词表演,给大家伙拜年,赢得一片叫好声。“观众太热情了,那感觉就像攥着个热烧饼不撒手”!
“文艺没有老歇着的,过年大家伙歇了,也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著名表演艺术家筱白玉霜退休后已经很少参加演出,今年她也加入到大篷车的队伍中。她说:“每次下乡演出,我都感觉又回家了,虽然农村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农民观众的热情让你打心里热乎。在大兴天宫苑,三辆拖拉机一凑,上面搭块板子,再铺上毡布就当是舞台;在义和庄,我们演出的礼堂没暖气,只有两个大煤炉子,观众怕我们冻着,就从自己家一壶一壶烧开水给我们送来;还有一些村本来条件就不富裕,但是大伙儿自发掏钱凑上几大碗炖肉和白菜豆腐粉条,用农村最高规格的‘三八席’招待我们。没有别的,我们只能以更好的演出回报他们。”
大篷车中还有许多刚刚步入评剧事业的年轻人,他们也经受着学习与考验。25岁的郑岚在演出《李慧娘》中口中喷火,由于露天风大火势改变了方向,险些烧到她的脸;一般戏曲演员勒头不超过3小时,否则大脑会缺血,可23岁的李爽一勒就是十多个小时,一天下来头晕眼花;还有许多人身体不适或是家中有困难,但是他们却没有耽误过一场演出。大家伙心里明白,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文化的地方。
评剧大篷车的发起人之一、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陈胜利说:“现在的农民观众开始要求体现自我,他们不仅会品评专业演员的演出,还有参与演出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设置了许多演员与观众同台演出的环节,特别受欢迎。
大篷车现在预备下的节目有四五十个,除了评剧折子戏,还有歌舞、魔术、黄梅戏、豫剧等观众欢迎的演出形式。观众需要的文化就是大篷车应该发展的文化,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送戏到哪里。”(记者 贾薇)

(摘自 《北京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