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琴,评剧新派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历任中国评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二团团长、华夏艺术团团长、青年团团长、院长助理;北京市政协九届、十届委员;现任北京评剧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燕山情艺术团名誉团长、艺术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常务理事、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北京市园林、电力、旅游等行业的监察员、行风评议员;北京丰台区文联副主席、戏剧协会主席;曾先后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北京市文化系统十佳艺德标兵、职业道德明星、全国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与新派的不解之缘
1950年中秋节之夜,我北国之春的长春市一个普通的电影艺术家庭中,一个女婴呱呱落地了,她俊秀的面庞和清脆的哭声令这对年青夫妇激动不已,母亲忘记了产时的剧疼,将女婴紧紧抱在怀中,这个女婴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评剧才女戴月琴。
幼年的小月琴,是人见人爱的“小仙女”“小才女”,她聪明伶利、活泼可爱,她天生一副金嗓子,能歌善舞,模仿力极强。一次妈妈带她观看了电影戏曲片《刘巧儿》后,她便对“刘巧儿”以及新凤霞老师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让妈妈帮助梳成巧儿大姐姐那样的辫子,手持小篮儿,动情地唱着“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小月琴清脆响亮的声音常常吸引来左邻右舍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及大哥哥大姐姐们聆听。小月琴天生不怯场,人越多她唱的越带劲。上学后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曾担任班长,中队长。有一次小月琴在作文《我的理想》中这样写道:“长大后,我要做新凤霞那样的好演员”。
戴月琴饰演《花为媒》中张五可
1964年,14岁的戴月琴考入了中国评剧院学员班,成为六零届插班学员。1965年,中国评剧院排演现代评剧《阮文追》,从未正式登台演唱过的小月琴,被独具慧眼的导演张玮和编剧胡沙院长选中,饰演剧中的卖报姑娘阿蕾,这是小月琴第一次与她仰慕以久的新凤霞老师同台演出。新凤霞对这个聪颖勤奋的小姑娘疼爱有加,经常手把手地向她传授演唱技巧,还让著名琴师徐文华先生帮她吊嗓子。每当回忆起这些事,戴月琴都说那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新派艺术的海洋中,戴月琴如饥似渴地吸吮着雨露,在老师们传授下,她掌握了新派剧目中的大部分唱段和表演。
戴月琴从艺四十多年来,先后主演了《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三看御妹》、《无双传》、《凤还巢》、《万花船》、《意中缘》、《狐仙小翠》、《铡阁老》、《王府怪影》、《乔迁之喜》、《喜神》、《凤仪亭》、《樱花恋》、《杀狗》、《劝爱宝》、《法网》、《打神告庙》、《金沙江畔》等剧目。
她主演的评剧《花为媒》1999年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后,收入《中国戏曲精品库》;她在《花为媒》中饰演的张五可,获中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被观众称做是“恰似穿花蝴蝶款款舞,鸣柳娇英自在啼“。她主演的《刘巧儿》曾创下在京城连演158场,场场爆满的记录。她主演的《狐仙小翠》获新创剧目优秀表演奖,曾在北京连演200多场后又改编成戏曲连续剧《天地缘》,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多次播出。她主演的《凤仪亭》获新剧目调演主演奖。
与师父新凤霞患难与共
十年文革中,评剧受到严重摧残,戴月琴一心崇拜的新凤霞老师受到不公正待遇,由于吴祖光先生被强制劳动改造,沉重的家庭担子便落在新凤霞身上,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婆母,还要接受繁重的监督劳动和无休止的批斗。就在这时,不满成年的戴月琴被安排与新凤霞同住一室,戴月琴的出现为精神几乎崩溃的新凤霞带来了支撑,新凤霞是她心中的偶像,在戴月琴的心中,新凤霞是最她最崇敬的艺术家,她决心利用这机会帮助新老师渡过难关。为使患有高血压病的她少受折磨,戴月琴尽可能地多分担新凤霞的活儿,如搓煤球、劈柴、生炉子、扫厕所,危难之中见真情。她在与老师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建立了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真挚感情,她尽可能地关爱照顾着老师,身处逆境的新凤霞将月琴当成精神上的依靠,在无人注意的地方,还是在夜深人静的小屋子里,她向求知欲强烈,渴望追求艺术的戴月琴,一招一式地传授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演唱技巧。戴月琴则在凤霞老师的悉心指点下,专心致志地学唱着传统和现代剧目的精彩唱段,领悟着老师那与众不同的气质神韵,感受着老师那举手投足表演程式的运用和对人物的刻画。有一次新凤霞去河里挑水,水桶掉进井里,眼望着井中水桶,新凤霞一个劲全身颤抖起来。戴月琴安慰老师说:“您千万别着急,有人问,就说是我掉的。”说着戴月琴将水桶捞了上来,又替老师把水挑了回去。事后,新凤霞将这些事告诉了吴祖光先生,祖光先生在给新凤霞的来信中说:“月琴这孩子太善良了,代我谢谢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