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是地道的北京剧种,现而今爱听爱唱评剧的年轻人不多了。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评剧比时下的流行歌曲要火得多。您不信,让事实来说话。

解放初期,新凤霞演的《刘巧儿》,新剧目,新唱腔,加上出色的表演,引得万人空巷,大街小巷唱“巧儿我,采桑叶”,真好听呀!《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评剧现代戏在京城成功演出后,剧团到知名大学为师生们演出,在清华大学连演三场,座无虚席。这是清华大学头一次演评戏,校长致辞欢迎,两位教授登台介绍主演和剧目,普及评剧艺术知识,令演员们十分感动。演出大获成功,北大、北师大等大学,又争先恐后包场看戏。其中不少年轻知识分子后来成了铁杆儿“评剧迷”,中国评剧院一排新戏,便赶往大众剧场排队购票先睹为快。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评剧唱火京城,赢得广大观众、听众的喜爱。大众剧场是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出资扩建的第一家国营剧场,设施、条件当时属于一流,后来成了中国评剧院团部与演出剧场,那年代北京人看评剧大戏,张口就是“大众剧场”。中国评剧院新排大戏,传统新编大戏《秦香莲》、《花为媒》、《朱痕记》等及现代评剧《向阳商店》、《南海长城》、《降龙伏虎》、《夺印》、《金沙江畔》、《祥林嫂》、《杨三姐告状》、《野火春风斗古城》,基本上都在大众剧场首演。

那会儿,大众剧场的演出火爆空前。新戏上演,观众半夜排队,上午不到十点,戏票抢购一空。那时老姨是个评剧迷,尤其喜欢听小白玉霜、新凤霞的戏。当时大众剧场正上演《金沙江畔》,小白玉霜、新凤霞、马泰、张德福、魏荣元、席宝昆、陈少舫等名角联袂演出。戏票十分不好买。于是我倒休,半夜起床借同事的自行车赶到前门外鲜鱼口里的大众剧场,排了几个小时队才买到票。

我自己也几次去大众剧场听评剧,我的偶像是马泰。当时马泰的名气,用宋丹丹的小品台词,那叫“相当了不得”,与相声演员马季、京剧演员马长礼、人艺话剧演员马群,号称京城艺坛“四马”。马泰的嗓子好,新腔新调,流畅自然,好听易学,他的很多唱段一经演唱,很快流行传唱,如《夺印》里的“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金沙江畔》中的“高原风景极目望”等,尤受戏迷和年轻人的喜爱。“去大众、看马泰”,不仅是普通戏迷的愿望,连梨园大家马连良、裘盛戎、谭富英等,也多次到剧场看马泰的新戏。1962年马泰唱《钟离剑》时,谭富英听戏后,把马泰邀到前门外的谭家老宅,帮他修改唱腔,说:“你这段唱,最后那个唱腔应该挑上去。”马泰试唱,效果确实更好了。

评剧在解放后之所以突飞猛进,大受欢迎,与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分不开。它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以及皮影、大鼓,甚至民歌等艺术,不失传统又很时尚,加之当时评剧舞台上名角荟萃,表演艺术炉火纯青,新剧目接连不断,怎能不火呀!那年代没电视,打开戏匣子,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李忆兰、魏荣元、马泰、赵丽蓉、陈少舫的精彩唱段,美不胜收,不少唱段连小孩都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