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关于我从艺历史的介绍,其中存在不准确的说法现加以更正。
我是1954年(十一岁)随北京胜华评剧工作团巡回演出到山西大同矿务局的。当地领导动员,说服剧团留在矿山为煤矿工人(那时广大工人中有很多山东,东北,河北人)演出服务,这样,团领导
看到剧团有国家管理,又有诚恳的要求,就把剧团交给了矿山。从此全体演奏员从这天起开始算工龄。
1956年国家登记剧团指出矿山不可领导专业团体,剧团要归文化局,又从此年三月正式定为:大同市评剧团
当时剧团的主要演员阵容:白雪,花小琴,周紫霞,周紫雩,周紫玲,花灵芝,杨少楼,白云楼,闫菊生,朱少来,王月亮,于子林,全福禄,青年演员;刘凤珠,闫丽蕊,白莲芝,刘习文,王松枝,张俊华,董友存,于佳茹,于志明,关宗福,解基永,宋国鹏,程桂兰,谢玉芬,高欣琴,郝学芳等
上演的古典,现代剧目:王少安赶船,打狗劝夫,珍珠衫,夜宿花亭,占花魁,白蛇传,回杯记,十五贯,陈妙嫦与潘必正,李三娘打水,桃花庵,碧玉簪,秦香莲,恩与仇,保龙山,半把剪刀,鸳鸯被,相思树,盗金砖,李闯王,生死牌,陈三两爬堂,万花船,蝴蝶杯,杜十娘,香罗帕,玉面狼,卧薪尝胆,岳霄醉酒,红龙传
李天保吊孝,御河桥,百花台,钗头凤,遗翠花,满江红,芳草碧血,花为媒,马寡妇开店;
小女婿,刘巧儿,千年冰河开了冻,杨三姐告状,杨立贝告状,擦亮眼睛,红松林,红珊瑚,百丑图,朝阳沟,苦菜花,刘胡兰,段工之家,一颗红心,夺印,李双双,向阳商店,会计姑娘,南海长城,南方烈火,一杯茶,女飞行员,煤海血泪,一网打尽,回民之母,王杰,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大同市评剧团"文革"后期于1970年初经当时的"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散,(演,奏员一部分分配到当时组建的文工团,余下人分配到市内各大工厂)
以上这段表述是我在"文革"前后(十一至二十七岁)间经历的真实过程,在这里简单做个介绍,献给社会各界
关爱评剧事业和从事评剧研究的朋友参考。谢谢曾经关注过这段历史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