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流行歌曲大赛、现代街舞大赛等这些色彩斑斓、充满动感与时尚的现代文化活动不断穿越喧闹的都市,成为众多媒体和社会关注焦点的同时,由北京群众艺术馆联合中国文化报社、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都市地方戏曲艺术大赛暨2003年都市评剧票友邀请赛”悄然在京拉开了帷幕。这一以中国传统地方戏曲——评剧为载体的群众性文化赛事,虽然还未引起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此前已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很多城市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6省市11个城市的千余名业余评剧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了初赛,这其中既有十来岁的小学生,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经过激烈角逐和层层选拔,最终有38名选手将进京参加复赛和决赛,为首都的戏迷们献上一出出精彩的“龙虎斗”。就在社会普遍认为地方传统戏曲市场不断萎缩之时,群众性评剧活动何以开展得如此深入人心呢?
北京群众艺术馆馆长张莞尔介绍说,2001年北京群众艺术馆成功举办首届北京评剧票友大赛后,全市的群众性评剧票友活动就不断升温。为满足广大京城评剧爱好者的要求,2002年北京群众艺术馆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评剧票房,支持开展每周一次的评剧票房活动。有了场地,评剧票友们自己出资,自己搞演出,5元一场的演出时常座无虚席。为提高业余评剧爱好者的水平,群艺馆与中国评剧院共同成立了北京评剧票友联谊会,邀请专业编导和演员指导每周的票友活动,马泰、刘萍、戴月琴、李维权等评剧名家先后来票房给予指导,受到了评剧爱好者们的热烈欢迎,持续近两年的票房活动使群艺馆成为了京城评剧票友的俱乐部,并培育出100多名评剧爱好者的骨干力量。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要想发展、壮大,除了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之外,还需要管理者恰到好处地培育和引导。张莞尔说:“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各类文化艺术形式都在这里展现,最时尚的表演都在这里展示。但是就像北京的建设一样,当许多高楼大厦矗立起来后,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那些最能够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我们的城市也不能只有流行和时尚,我们的市民同样需要民族文化、京味文化。都市戏剧文化就是能够综合的代表民族和京味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戏曲资源十分丰富,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适时在京举办东北、华北地区的评剧票友大赛,既能够将北方地域的优秀评剧票友集中到北京,丰富北京戏曲文化生活,又能够给京城日益丰富的文化艺术市场添色增彩。”
笔者认为,虽然这次都市评剧票友邀请赛只是一次民间性的比赛,其初衷是丰富首都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此次比赛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首先,以评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广泛开展对首都的两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扶持地方戏曲艺术可以起到平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导向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中树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意识,提高群众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同时,个性鲜明的地方戏曲艺术所营造的祥和、热烈的文化环境,为优化首都环境起到了独特的具有地域标识性的向心力作用。
其次,以评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广泛开展,对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世界多元文化将起到长效的能动作用。2008年前以实现“人文奥运”理念为核心的首都文化建设要求各类文化工作者要抓住机遇,把包括各种地方戏曲艺术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集中挖掘和展示出来,让它们在焕发自身活力的同时,也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声誉的作用。
此外,本次大赛的开展除有利于评剧本身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也会为今后如何培育地方戏曲观众,扩大戏曲的鉴赏群体,如何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探索新形势下振兴地方戏曲的路子提供有益的尝试。愿本次邀请赛能在戏曲和观众间架起沟通桥梁,让祖国传统戏曲在努力贴近新一代观众的过程中走向繁荣。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