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长安大戏院宾客盈门、好戏连台。富丽堂皇的剧院大厅,设备先进的舞台装置,让舞台上国粹京剧的表演精彩绝伦。抚今追昔,近200年的悠久历史让异地重张10年的新长安焕发无限生机。
长安大戏院是京城著名的戏楼品牌,其原址是清代京城著名的日升杠房的大仓库。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杠房业日渐衰落,富户杨主生乘机将其购下,投资三万现大洋建成可容纳1200余名观众的大戏院。戏院既保留着老式戏园的痕迹,又已接近现代剧场的条件,是当时新建剧场的典型。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前后,这里都上演应节戏《天河配》,并用上了旋转舞台。
上世纪四十年代,经营者已经发现多位名角同台与一位名角登台相比更具有吸引力,于是纷纷主办合作戏演出。众多戏曲名家等都在此合作演出过拿手好戏。长安成为观众看大戏的剧场之一。1949年,长安从4月份开始安排了众多名家的演出,直到10月下旬梅兰芳大师连续演出10天,把一年的演出活动推向高潮。1950年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长安观看李少春、叶盛章主演的《三岔口》和梅兰芳、刘连荣主演的《霸王别姬》,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在民间剧场看戏。后来,京剧界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李万春等剧团,评剧界的筱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等均在这里演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木结构的长安大戏院已不符合现代化剧场的防火要求,再加上地基下沉,逐渐变成危险建筑。1990年10月,因为要修建地铁西单站,市政府决定拆迁长安大戏院,并在长安街一带选址新建。
1996年,现代化的长安光华大厦在建国门内拔地而起,异地重张的新长安就坐落在其中。剧场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老戏迷面对如此豪华的剧院望而却步。门槛高了,价位不能高。为了把观众吸引进来,剧场经营者十年来坚持20元的低票价不能少,即使名角主演的全套大戏也保留了30元、50元的低价位不变。如今,长安大戏院几乎天天有戏演,剧场使用率在100%。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无不以登上长安的舞台为荣。(记者 贾薇)

(摘自 《北京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