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宁城县乌兰牧骑演出的评剧《诺恩吉雅》效果火爆,演员精彩的演唱赢得了观众青睐,演出过程中台下掌声不绝,掀起了评剧节演出的又一波高潮。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乌兰牧骑演出的评剧《诺恩吉雅》讲述的是在老哈河畔流传了100多年的爱情故事,“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绿草吐芳香,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这里是她生长的地方……”。一个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诺恩吉雅》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蒙古族民歌。新编蒙古族民间故事剧《诺恩吉雅》,以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音乐旋律为基调,使用评剧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逼真丰满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倡导了当政者行人善大度包容,畅祥和固民为本的理念,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
观看此剧后的艺术家们与唐山的观众一样,为在内蒙还有一支这么好的评剧队伍而感到高兴!
符1:
《诺恩吉雅》剧情简介:
“老哈河水长又长,岸边的绿草吐芳香,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这里是她生长的地方……”。情真意切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伴随着一个哀婉动人、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已经在老哈河畔流传了100多年了。
清末,老哈河畔美丽的姑娘叫诺恩吉雅,她天生丽质,热情奔放,她与牧马青年那日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王爷之子宝音,看重蒙古族姑娘斯琴,因斯琴拒婚投河身亡,从此得了一场怪病——
又逢草原“那达慕”盛会,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王爷、福晋带儿子宝音来到那达慕,当宝音看到亭亭玉立的诺恩吉雅,久未说话的他开口说话了,王爷、福晋大喜过望,认为能治好儿子病的人只有诺恩吉雅,居心叵测的管家带着绫罗绸缎、金银财宝等聘礼,以骗婚、强抢、诱惑等形式欲拆散那日苏和诺恩吉雅,遭到断然拒绝矛盾激化——
面对荣华富贵诺恩吉雅那日苏豪不动心,面对惩治杀头诺恩吉雅那日苏毫不畏惧,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了宝音,刑场上小王爷为了救诺恩吉雅和那日苏宁愿一死,此举也感动了为逃婚跳河被救的斯琴,倾诉了当年的苦衷,愿以死挽救纯真的爱情,震撼了王爷,王爷大度祝福的成全了两对相恋之人,几经磨难的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新编蒙古族民间故事剧《诺恩吉雅》,以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音乐旋律为基调,使用评剧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逼真丰满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倡导了当政者行人善大度包容,畅祥和固民为本的理念,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
符2:
宁城县乌兰牧骑简介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4300平方公里,全县聚居着蒙、汉、回等民族63万人口,宁城县乌兰牧骑蒙古族、回族、汉族演职人员52人,宁城县乌兰牧骑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己任,坚持深入基层、植根群众,狠抓艺术创作,扎实服务基层,充分发挥“四队”作用,发扬光荣传统,艰苦创业、勇于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本着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常年活跃在火热生活的第一线,为丰富基层及各行各业的文化生活,不怕疲劳,不怕困难,走到哪里,就把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奉献到哪里,让观众满意,让观众高兴。体现着乌兰牧骑最可贵的生存价值。为满足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扎根基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宁城县乌兰牧骑始终把服务基层作为工作重点,演出节目坚持小型多样,民族歌舞、戏剧、曲艺、小品等,队伍坚持一专多能。一队多用,既是演出队,又是宣传队、服务队、工作队,无论是风雪寒天冬,还是酷暑盛夏,乌兰牧骑的演职员足迹遍布我县村村、镇镇,自1984年以来,每年演出都超300场,最高达到384场,每年观众都超过100万人次。长期的演出过程中,演职人员时时刻刻为观众着想,认真对待每场演出,不懈怠、不厌倦,保证每场演出都让观众满意。坚持的优良光荣传统,工作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心里装着观众,做到城市农村一样、观众多少一样、条件好坏一样、生活优劣一样,是宁城县乌兰牧骑坚持多年的良好工作作风。每到一地演出,我们还帮助老乡担水、扫院、干农活、义务理发、义务修理电器,为残疾人、贫困儿童捐款。基层干部群众高兴地说:“我们又看到了老八路、活雷峰,你们真是我们农民的乌兰牧骑”。
面向基层 为人民群众创作艺术精品
宁城县乌兰牧骑现有专兼职创作人员17人,我们经常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特别是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使作品贴近时代、贴进生活、贴进群众,反映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与美好追求,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具有时代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求富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先后创作了歌颂清廉为政、立党为公的现代戏《老县长》;宣传庭院经济建设的《庭院风波》;反映禁毒戒烟的戏曲《情与恨》;歌颂践行“三个代表” 基层干部的楷模戴成钧同志先进事迹的戏曲《大地的儿子》;歌颂党的好儿子、好干部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的话剧《牛玉儒和他的亲人们》,反映治沙植绿的《杏花盛开的时侯》。还有《柳树下的风波》、《郝书记下乡》、《沸腾的草原》、《“白衣战士”颂》等近五十个歌舞、小戏、小品、戏剧表演唱。这些作品几度创作、精益求精,以精品的水准下大力量精心锤炼,经几部磨炼,终于成为教育性强、观赏性高、基层观众喜闻乐见,久演不衰的看家戏,三次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汇演获奖,四次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自治区“萨日娜”奖。
创作的以宣传交通法规为内容的现代戏《亲人的哭喊》参加赤峰市汇演获创作、导演、作曲、表演、舞美、伴奏六项一等奖,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萨日娜”奖,现演出已480场。
创作的古代风情故事剧《大宁魂》在赤峰市文艺汇演中获创作、导演、表演一等奖, 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创作的古代风情故事剧《神鹿情缘》2004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获“银奖”。
反映贫困山区人民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发展变化的现代歌舞剧《红石山》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新剧目调演获奖,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萨日娜”奖。
歌颂治沙植绿典型为主题的歌舞剧《杏花盛开的时候》动情地展现治沙还绿的心路历程,抒发了蒙汉同胞情,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音乐上有机的融入蒙古族音乐的元素,增强了视听效果,形象地显示出地域与民族特色。2008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获“金奖”作者、导演、主要演员分别获“一等奖”, 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萨日娜”奖。
先后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被自治区人事厅、文化厅授予“全区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宁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文化系统标兵”称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