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娃娃唱大戏 百年古韵尽传承——唐山红星娃娃评剧团小记
“火红的太阳出东方,温风吹来百花香……”评剧《刘巧儿》的经典唱段从几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口中婉转流出,如泉水般清畅甜美。唐山红星娃娃评剧团的小演员们正在为9月8日举行的京津唐儿童评剧票友展演进行排练,别看她们年纪不大,身段唱腔却已颇具“名角范儿”,举手投足间、一腔一韵中尽显评剧小传承人的别样风采。
团里有4朵“小梅花”
唐山红星娃娃评剧团成立于2011年6月11日,虽然目前只有22个小团员,但他们却几乎个个师出名门,其中不少孩子已经在国内的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评选中,两个娃娃评剧团的小团员——7岁的刘乙润和10岁的闫蕊双双摘得“小梅花十佳金奖”。“走走走,亮相叫板放歌喉,一步一回首……”在比赛中,刘乙润的一段洪派小生戏《青灯照白头》赢得了评委97.93的高分,他以中气十足的唱腔、优雅大气的舞台动作、细腻的旋律处理,将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而闫蕊则凭借一曲声情并茂、满宫满调的《黛诺》征服了评委与观众。
“现在我们团里已经有了4朵小梅花。”红星娃娃评剧团团长付小平介绍,有着“小张无可”之称的宋雨桐今年只有9岁,已经先后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香港金紫荆花金奖”、“评剧百年小童星奖”等诸多奖项;同样9岁的郑伊蔓荣获过“中华宝宝才艺大赛金奖”、“中国评剧票友大赛优秀奖”和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并于2009年在唐山市燕山影剧院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孩子们的成功离不开评剧名家们的悉心教导,洪影、张俊玲、罗慧琴、赵传贵、朱宝琴、周志国、程怡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均担任剧团的艺术顾问。“最令人感动的是娃娃评剧团的倡导创建人洪影先生,她常说,评剧是咱们唐山的特色剧种,要想把评剧艺术传承下去,就要从娃娃抓起。”付小平激动地说,每次娃娃评剧团演出排练,洪老师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到现场指导,“就在她生命的最后,还坚持在病榻上为弟子讲戏……”
耳濡目染爱上评剧
唐山是评剧的热土,很多小团员走进评剧的艺术殿堂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
5岁的徐亿桐还在上幼儿园,却已将五六个评剧选段唱得朗朗上口。因为奶奶张桂芝是个评剧迷,亿桐从小常跟着奶奶参加票友活动,不到3周岁就能奶声奶气地唱上一大段。进入娃娃评剧团正式学戏后,小亿桐对评剧更加痴迷,为了看戏曲光盘常常顾不上吃饭。
双胞胎王艺霖、王艺杰将在儿童评剧票友展演中演出《夺印》选段,别看小哥俩平时很顽皮,但一学起戏来特别认真,每到有演出的时候就早早在一旁候场。他们的奶奶杨秀兰告诉记者,“我们全家都喜欢评剧,孩子的爷爷在娃娃剧团拉板胡,常有学生到家里学唱,两个孙子在旁边就学会了,别人家的孩子午睡时让大人讲故事,我们这俩孩子总说:奶奶咱唱一段评戏吧!”
为了参加剧团的排练,家住遵化市的赵琳琅要坐近两个小时的汽车。尽管如此,她和父母都觉得值得。“评剧是唐山的地方剧种,唐山孩子学起来有优势,而且评剧对培养孩子的手脑身法、生活感悟都有帮助,我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体会,领悟到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小琳琅的爸爸、80后的赵先生如是说。
“团里很多孩子学戏都有一股韧劲,唱得达不到要求就不吃饭、不睡觉。有的小团员来自丰润、丰南、玉田、遵化等地,到市区要往返几百里,却一直积极参加活动。”付团长说,剧团每个月都有演出,不少团员家长主动承担起了孩子们的化妆、服装费用,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也是支持剧团发展的动力。
娃娃是评剧的未来
百年评剧,几度辉煌,但也经历了文化转型期的低潮。多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对于传统戏剧的冲击,以及观众群体和演员群体的断层,让评剧发展面临着很大困难。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好评剧,是所有评剧人都在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些年唐山一直举办的评剧节,对于评剧的宣传和推广起了很大作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古文月说,虽然评剧还没走出低谷,但在评剧发源地唐山,喜欢看戏的观众仍然很多,愿意学戏的孩子也不少,这让她看到了评剧传承的希望。
红星娃娃评剧团的成立和发展,得到了唐山市文广新局、市群艺馆、龙东办事处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评剧在唐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评剧表演团队已有六七十个。”市群艺馆馆长郭新明表示,群众的热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群艺馆做为一个平台,将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广泛地吸收社会各界力量,构建起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使评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今年团里有三个孩子被选拔到了北京、天津的艺术学校。”作为洪影先生的弟子,年近六旬的付小平笑言自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每发现一个好苗子都让她如获至宝,“虽然有些累,但心里很畅快。看到他们,不愁评剧后继无人。正如洪影老师所言,评剧的未来就在这群娃娃身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