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评选揭晓,由衡水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现代评剧《咱家老李》获奖。由衡水评剧团演出的《咱家老李》作为河北省15部优秀剧目之一,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衡水保利大剧院精彩亮相、
1月6日,采访衡水评剧团团长晏志强,他说,这个作品之所以获奖,主要是为人民立德立言。抓住这个重大题材,高手执笔,用传统戏曲讲好衡水扶贫故事。省市列为重点文艺精品项目,衡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阜城县委政府大力支持,衡水市评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团结努力,才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成为全国优秀剧目。
晏志强介绍,评剧《咱家老李》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为原型,聚焦精准扶贫主战场,深情讲述了扶贫干部心系群众攻坚克难,努力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致敬英雄楷模、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的主旋律剧目。
该剧从2017年初启动创作,由国家一级编剧陈家和执笔,国家一级导演李宪法执导,先后六次召开剧本研讨会,反复打磨修改。2018年4月进入排演阶段,6月28日晚,在衡水市阜城县荀慧生大剧院首演。12月26日,作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在衡水保利大剧院公演,全省98台节目被受牌15台,衡水市评剧团大型现代经典扶贫剧目《咱家老李》为其中之一。
晏志强说,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做对党对人民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在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衡水评剧团全体演职人员不论严寒酷暑,不管节假日,哪里需要去哪里。晏志强说。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欣赏需求的多元化,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不再一家独大,在众多剧团倒闭、转型的大潮中,衡水市评剧团在这块阵地上苦苦坚守,将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传承。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全靠一个团结敢拼的领导班子和一帮勇于吃苦的演员。
晏志强18岁进入衡水市评剧团,2011年通过民主选举被推选为剧团团长。上任伊始,“评剧团资金短缺,发放工资困难,40多号人等着吃饭,甚至因为拆迁,评剧团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在困难面前,晏志强和党支部书记、副团长邱杰、副团长郭进久、马万永,个个都有着坚强的文艺风骨。他们说,再苦再难也要把摊子撑起来。晏志强殚精竭虑统筹全局,郭进久四处奔波找“台口”(演出机会),副团长邱杰、马万永一腔热忱排节目,演员的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斗志空前高涨。大家住过工棚,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没有排练场地,夏天就在树荫底下排练。人手不够,人人都做多面手,青衣会唱歌、老旦能跳舞、乐队演小品……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剧团下乡演出,全部自带行李,自备炊具。废弃老房、厂房、舞台、露天等,随处可安家。烈日严寒下,大锅菜,一人一个碗,就着馒头吃。没有地方休息,就在后台找个凳子坐着迷糊几分钟。隆冬季节,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演员们穿着单薄的服装认认真真地演戏,台上老生的长冉、双鬓、眉眼往往会结出浓浓的白霜。发高烧、闹嗓子,前台演戏、后台打针是家常便饭。“有这些演员们默默的付出,我们看戏才能看得这么过瘾。”村民们这平实的话语鼓励着大家坚守舞台,坚守评剧艺术。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其中不仅饱含着对演员们精彩演技的充分肯定,更饱含着对这种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工作精神的高度赞许。
晏志强说,舍小家顾大家挚爱着这份事业:我们这支剧团,甘做农民的剧团,农村是我们的舞台。让农民看上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剧团演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抛家舍业、四处漂泊。
俗话说:“金正月,银二月。”剧团送戏下乡,主要在秋、冬两季,每年的正月初一、初二,万家团圆的时刻,演员们却要整装待发,直至清明节前后才能返回。霜叶初红,剧团又要出发,直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回来与家人相聚不过三四天,这样生活循环往复。他们也同样为人子女,却不能床前尽孝;他们同样为人父母,却难尽养育之责,但为了挚爱的评剧艺术,他们无怨无悔。年过六旬的副团长马万永,已经退休,本是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年纪,可为了剧团的发展,马万永退而不休,继续到剧团指导业务。有一次在距离演出开场还有2分钟时,马万永接到家里电话,年过九旬的老父亲去世了。老父临终,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已是莫大遗憾,如果最后的时光都不能为父尽孝,那是何等的煎熬。可是剧团这边,作为总指挥,他对演出每一个节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此时自己离去,演员们这么多天的精心准备将毁于一旦。“既然父亲的去世已经无法挽回,那就先把演出弄好。”马万永把眼泪一抹,咬着牙坚持到演出结束。演出结束,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马万永忍不住泪涌如注。剧团的台柱子段宗虎,曾经连续演出20余场后倒在舞台上,醒过来后,硬挺着要把剧目演完。演员胡秀云,母亲病重下了导管,最需要照顾与安慰的时候,她却坚持在在几百里外的戏台上演出。演员闫玲尊,结束了每天高强度的演出,第二天一大早,还要早早赶到单位给小演员们上课,演员苏秀銮因胯关节扭伤,疼痛难忍,尽管如此依然咬牙坚持演出一线,……小小的评剧团里,类似的感人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把对亲人的爱都融入到了对党的文化事业和对评剧艺术的不懈追求中。
要想评剧艺术永不凋零,不但要坚守,还要发展、传承。为了避免“老戏老演,老演老戏”,评剧团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演出市场,增加演出场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致力于戏剧创作、编排,打造出一大批“让农民群众看了开心地笑、动情地哭、使劲地拍巴掌的戏曲节目”。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晏志强说,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对戏曲事业的传承发展也相当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先后组织开展“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活动、消夏戏曲艺术节、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戏曲惠民活动,在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交流和传承发展。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同时,市评剧团积极排演新剧目,推出了现代评剧《火种》《林秀贞》《咱家老李》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剧目。
评剧《火种》讲的是1923年,中共地下党员弓仲韬受李大钊派遣,回老家衡水安平发动农民运动,经过百般挫折,在弓仲韬的努力下终于建立起党在农村的第一个支部。
评剧《林秀贞》讲的是全国道德模范赡养六个没有血缘关系老人的故事。2012年8月31日至9月10日,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衡水市评剧团表演的现代评剧《林秀贞》,以其真实的故事重现和感人的艺术表演,荣获优秀演出奖。《林秀贞》是衡水评剧团历时五年多精心打造的经典剧目,2007年就曾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提起衡水市评剧团的历史,晏志强团长很是自豪。衡水市评剧团是在为人民立德立言中建立和发展的。1976年,该团常年在京、津、冀、鲁、豫、晋等省文化下乡巡回演出,被河北省文化厅授予“上山下乡模范剧团”的光荣称号、2017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河北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要说荣获的奖项,晏志强如数家珍。1983年,新凤霞弟子鲁素珍主演的《辣妹子成亲》由中央电台录音并向全国播放
1986年,著名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和我团创编现代评剧《春兰》在河北省戏剧汇演中荣获多个一等奖。
1998年,该团自编自演的现代戏《浮楼》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9月,《刘胡兰》参加(唐山)中国评剧艺术节,并获得奖项
2007年,大型现代评剧《林秀贞》参加了天津市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传统优秀剧目大汇演(中国大戏院)”
2008年,大型现代评剧《林秀贞》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2009年11月,中央频道全剧播放。
2012年,参加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并获多项奖
2013年,《卖妙郎》被河北省文化厅调演(河北大戏院)并获得10个奖项,中央电台和河北电台等电台电视台曾多次播送该团的剧目。
2016年新创大型现代评剧《火种》,7月30日、31日参加了北京文化局主办的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项目——“百台大戏进北京”活动,在北京中国评剧院大剧院成功演出两场,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8月23日,《火种》赴石家庄参加了河北省文化厅主办的“我们的旗帜”——河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石家庄人民会堂成功演出;9月,参加唐山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荣获嘉奖。
2017年7月,衡水市评剧团荣获河北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2017年12月,《火种》荣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晏志强说,回过头来看我们取得的成绩就可以明白:文艺工作者必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一切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去努力,去拼搏,去开拓,去创新。研究新剧目新亮点,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评剧唱好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的风采,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才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唯一出路。
再一点就是不能让评剧艺术断档,首先演员不能断档。现在,就衡水评剧团来说,演员年龄普遍偏大,想要引进一批优秀专业艺术人才是难上加难,于是就想到了培养,今年他们和河北艺校联合举办评剧艺术班,学制四年,学员毕业发中专毕业证,现在学员30多人,他们毕业后,优秀学员就可以充实到衡水评剧团。
评剧大有可为,衡水评剧团大有可为。只要我们遵照党的指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立德立言,我们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对于这一点,晏志强信心满怀。国网视窗 作者:张东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