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演艺界有一对知青艺术家,他们是国家一级民族管乐演奏家、作曲家齐金山和女高音歌唱演员张炳丽夫妇。他们志同道合,相扶相携,在文艺舞台上大展才华。如今,他们又为知青文化活动贡献着力量。
从北大荒走来
今年58岁的齐金山下乡前就读于天津市鞍山道中学,55岁的张炳丽当时就读于天津市南开女中。1968年,齐金山和张炳丽分别告别母校,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屯垦戍边。由于齐金山有民乐演奏技巧,被直接分配到师部宣传队担任器乐演奏。张炳丽当时被分到55团宣传队。
齐金山、张炳丽分别于1973年、1974年进入天津音乐学院学习,齐金山就读于民乐系,张炳丽就读于声乐系。齐金山、张炳丽相逢,谈起兵团的往事,不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随着交往的密切,他们心中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1976年,齐金山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汉沽区文工团。1977年,张炳丽毕业后,被分配在市内工作,但为了与齐金山相聚,她放弃了市内较为优越的条件,主动要求来到汉沽。1978年,他们喜结连理。不久,齐金山调入天津评剧院,成为民族管乐演奏家。张炳丽调到天津市市政教育中心,从事文艺教育工作。
传播中国文化
齐金山和张炳丽都是各自单位的演出骨干,常年活跃在舞台,深受群众欢迎。他们还多次应邀到外地,代表天津参加各种文化演出。在中国艺术节、天津春节晚会的演出中,多次出现他们夫妻的身影。近年,又受墨西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大千教授的邀请,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演出。齐金山先后为20余台大型评剧剧目作曲,其中《三关明月》在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首次为天津市夺得优秀音乐设计奖;与人合作的《凤阳情》乐曲,在国内音乐比赛中获多项大奖,为天津争得了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这项最高荣誉的大奖。他还在《唐宋风韵》、《杨三姐告状》等十几部电视剧中担任管乐独奏,并带着自己的成名的代表作《放驴》多次远赴欧洲各国进行表演。
张炳丽的独唱在天津市多次获奖。她培养的市政教育中心艺术团队获十多项市级奖项,1999年,还获天津市大中专艺术节合唱比赛第一名。
2003年,齐金山参加了天津市文化局组织的赴德国汉堡演出,观众是汉堡市政官员。齐金山临场用36簧加键笙吹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观众听到那美妙的乐曲被中国的古典乐器舒展地奏出,立刻响起了热烈掌声。在汉堡养老院音乐厅演出,引起更大反响,一些老人反映,从来没听过如此动人心弦的音乐。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事,也是知青的陈健福先生称齐金山为“中国古典乐曲的文化使者”。
2006年他参加天津市文化局组织的赴英国演出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演出的第一站是纽卡斯尔市,当看到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乐器埙时,英国朋友都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钦佩之情。看完演出后,纽卡斯尔市市长称赞道:“你们用简单的几种乐器,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演奏出饱含那么纷繁情感的乐曲来,太不可思议了。”他还指着齐金山说:“我非常喜欢这位先生的演奏风格。”
在纽卡斯尔大学的音乐堂演出后,英国指挥家埃瑞克·克劳斯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齐金山的演奏。文学院的沙丽·珍教授说:“我非常喜欢你们演奏的‘阳关三叠’,乐曲中描写的对于即将远去的亲人、友人的挂念与嘱托以及内心翻腾的律动,我听明白了,齐先生像是位诗人!”
永远是兵团艺术家
近年来,进入老年的齐金山和张炳丽夫妇焕发青春,为知青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奉献力量。
齐金山夫妇参与组建了天津北大荒艺术团,并随团参加了多次演出。他们几次重返黑土地,在北大荒知青工作过的地方演出。为了报答养育自己的北大荒,他们夫妻又接受黑龙江农垦总局的邀请,在哈尔滨,在原5师所在地九三农垦分局进行了多场演出。演出后,总局、分局领导紧紧握住齐金山和张炳丽夫妻的手,连声称赞:“你们还是当年的兵团艺术家呀!”
齐金山夫妇还与上海、北京的战友联合,组织多次纪念和联谊慰问活动。他们积极参加天津知青文化研究会的各项文化工作和各项公益演出活动,成为知青文化队伍里的骨干和中坚,团结起广大老知青,积极生活,为社会再做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