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扬评剧苑讯:评剧艺术自1909年诞生以来,在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以及众多评剧前辈的努力下,创演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和现代剧目,涌现了一代又一代新老艺术家,数十个流派竞相辉映,一跃跨入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列。
  

在评剧百年到来之际,为弘扬评剧传统剧目,缅怀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为评剧所做的杰出贡献。本苑陈素英、张振涛、费宏宇依成兆才剧本《王少安赶船》重新创编的大型传统抒情评剧剧本《王少安赶船》问世。
  

传统评剧《王少安赶船》是评剧的看家戏,是评剧鼻祖成兆才先生依《聊斋志异-王桂庵》改编,又名《张王巧配》、《舍命追舟》、《玉阳县》、《访美人》、《马樱花》等,历代艺术家以及众多评剧演员均采过此剧,此剧曾与成先生另一剧作《花为媒》合演又名为《大花为媒》、《父子巧姻缘》,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剧中经典唱腔至今依旧为专业演员及戏迷传唱。但在解放之后的评剧舞台上,由于种种原因,这出戏久久未在舞台上一展华采。如今的评剧观众只能从 “我那大姐啊”等经典唱腔领略和回味其艺术魅力。
  

新创编的大型传统抒情评剧《王少安赶船》的创编者在反复研究原作的基础上,对剧情及剧中人物以及主要唱腔、唱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研,在剧情上删减了白老头、黑老头等不合时代的人物,删除了戏耍、投河等拖沓的情节,重点描写投镯、赶船、定情等情节,推陈出新,在创作上以古代爱情伦理观为视角,突出剧中人内在心理,恰当的反映出古代青年男女从“一见钟情”发展到真挚爱情的故事。
  

评剧是以唱功见长的剧种,在本剧创编中,在保留众多传统经典唱腔上基础上,依情节的需要,又增添了众多评剧唱腔,使之全剧成段唱腔达20余段,运用搭调、慢板、大悲调、大迷子、十三唉、正调、反调、喇叭牌子、对唱、二重唱、四人连弹等多种板式以及演唱形式,旨在弘扬评剧传统演唱艺术,符合弘扬评剧骨子老戏的经典唱腔的时尚,使新创剧作更具浓郁评剧韵味。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唱腔设计上适当增加了伴唱,以突出人物性格和渲染剧情环境。此外,在创作人物语言时,注重人物行当特色,展示演员和台下观众的交流互动等传统模式,在继承传统、创新剧目中,强化视听效果,给人以清新之感。
  

本剧在创编中,旨在不刻意追求场景大制作,而以演员表演程式化和技巧为时尚,尽可能更多地将舞台释放给演员,让演员在圆场、行船、扇子、水袖、手绢、船桨、写字等等动作中施展自身的绝技、才华,以求使观众既能欣赏到传统的评剧唱腔,又能欣赏到符合剧中人的传统程式化的表演。既能满足评剧爱好者过足评剧戏瘾的需求,又使青年人能够接受和喜爱评剧艺术。
  

本剧的三位创编人员中,多年来一直从事评剧创作,曾参与、协助撰写并出版发行的评剧著作主要有:《中国评剧群星谱》、《评剧新史略》、《艺术星座花淑兰》、《平民艺术家谷文月》、《小生翘楚张德福》等,其撰写的文章在中国戏剧杂志以及多家报刊发表。本剧在创编中,得到了中国评剧院著名评剧导演张玮的关注、支持、指导和帮助,多次为本剧提出诸多可行性策划修改方案。
  

在“评剧百年”之际,创编者拟诚征实力派导演、舞美、灯光、道具、演员、企业,共同打造这一传统经典抒情轻喜剧的评剧剧目,使之在宇扬评剧苑倡导的“大评剧”精神下,为评剧百年献上一份厚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