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马 泰
  喜欢评剧的同志一定还记得在五十年代评剧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演员,他的嗓音洪亮,甜美的歌喉,声情并茂的演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这个年青的演员就是马泰。马泰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他的唱腔在全国广为流传。

马泰北京市人,回族,生於1935年,国家特一级演员,他上小学时就十分喜爱音乐、歌唱,尤其对京剧和曲艺更加偏爱,13、4岁一个偶然机会,认识了京剧著名演员裘盛戎,裘先生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嗓音洪亮的小伙子主动给他操琴指点,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了民族干部培训班,后又到中央电影学院学习,1954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师承张润时先生。

马泰先生除去他嗓子音域宽,音质纯正的条件外,他的演唱具有一种时代的气息,激情与深情的美感引人的魅力!
  唱是戏中的一种重要抒情手段,马泰在演唱时一向注重传情,他善于通过自己的演唱,真切细腻地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情绪,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观众得到震憾和感动!这是马泰演唱的重要特点。

马泰在六十年代有一段“夺印”中的劝广清唱段流传全国,脍炙人口,唱腔的内容是:陈广清是农村基层干部,但是沾染了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思想作风。阶级敌人利用他的弱点,拉他下水,把他当做护身的大红伞,窃取了印把子。而陈广清却昏昏沉沉、执迷不悟。必须对他大喝一声,击一猛掌,使他幡然悔悟。“劝广清”这段唱开始用的是“二六板”。马泰的演唱单刀直入,似说似唱,表现出何文进既严肃批评,不徇私情,又真诚恳切、平易近人。他先指出广清敌我不分,“病”情严重;后来,越说越痛心,连续用五个排比句“解放前你也是一穷汉,他们可曾与你这样亲?他们可曾将你正眼看?他们可曾与你当知心?他们可曾请你喝过酒?他们可曾送你半分文”来教育战友站稳立场,认清敌人。接着,唱腔从“顶板二六”变为“快二六”再转入“垛板”,节奏逐渐加快,力度越来越强。何文进愤慨激昂地指出了广清充当敌人保护伞的严重恶果,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这段唱,马泰唱得铿锵有力,洋溢着战友间诚挚的深情。

马泰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红军师政委谭文苏。在评剧舞台上表现红军长征的重大题材,树立红军高级干部的典型形象,以前还从未有过,这是一个新课题。如果机械地套用评剧原有的艺术形式,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在板式和唱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马泰在演唱上擅长表达人物的激情,在表达激情时他的歌唱昂扬奔放,气势磅博。在抒情唱段中马泰的演唱依然实有特色,在《金沙江畔》中“高原风景极目望”是谭文苏率领部队胜利地渡过金沙江之后,面临新的困难时所唱的一个抒情唱段。谭文苏极目远眺高原上不寻常的山光水色。那高耸入云的白桦树,那峭立峰巅的黑山岩,那远山积雪,万里斜阳……都深深地触动了他的情怀,激起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与蔑视。这段唱运用了比一般“三眼”节奏更加舒缓的“大慢板”。为了塑造好红军师政委的音乐形象,马泰在演唱中借鉴了西洋歌曲的发声方法,运用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使音质更加醇厚,高腔洪亮刚健,低腔浑厚深沉。当唱到“黑崖峭立似金刚,远山积雪病千丈”这两句,在唱腔上运用高音和低音,形成强烈对比,唱得很有气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泰的这段唱,并不是单纯地去表现赏景,而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唱得辽阔、奔放、感情凝重,抒发了政委谭文苏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表现了红军干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定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泰在现代戏演唱具有时代的色彩,在传统戏中依然揭示了雄厚的演唱功底,在《朱痕记》中他扮演朱母之子朱春登,当自己得中归来母“病故”有一段抒情的反调《望坟台》唱段。这段唱马泰演唱的情真意切吐字清晰韵味十足,马泰先生认为:不同人物要用不同唱法来体现不同的人物要有不同的观念来处理才能做到贴近人物。

马泰先生在板式处理上总结了自己的演唱经验,他认为快腔要勒着唱,慢板要推着唱,这样唱起来便能做到字清韵浓、板稳、气匀。

《望坟台》“望不见慈母的面……”,马泰的演唱即有醇厚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