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评剧院隶属于黑龙江省文化厅,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省级表演艺术团体之一,也是中国评剧界唯一的一个省级院团。
剧院1950年12月5日在牡丹江东北剧院正式成立,1951年迁至哈尔滨东北人民剧院(现松花江剧场),改称为“松江省实验剧团”。1954年在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剧团遂称“黑龙江省评剧团”。“文革”期间,被冠上“黑龙江省革命评剧团”。1970年3月,又与哈尔滨市评剧团合并为“哈尔滨市革命评剧团”。1972年春重新恢复黑龙江省评剧团建制。1990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院。剧院原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北3道街17号(松花江剧场)占地面积1700余平方米。松花江剧场原名新舞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原辅合茶园旧址上翻建的。1947年曾改称东北人民剧院;1951年为松江省文联实验评剧团(黑龙江省评剧院前身);1965年改称松花江剧场。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街11号。
剧院创始人为王树祥。历任院(团)长;王一中、刘勇、张川、王海澎、常占达、应志国、徐承富、王喜文、费守疆、现任院长为高云程。历任副院(团)长:黄耀山、迟俊德、孙继昌、杨文秀、张玉超、罗庆霄、王重华、孙学文、邸明会、金滨雁、呼勋卿、王培栋、裴和、江漾、高鹏、现任副院长:安庆福、张坤、邬克俭。
58年来,剧院创作整理、改编传统、现代剧目400余部,其中创作剧目264部。剧院充分发挥评剧贴近生活的优势,始终坚持编演现代戏为主,建院排演的第1部戏就是《刘胡兰》。多年来先后编演了《葡萄与嫁妆》、《千河万流归大海》、《烈火丹心》、《上任》、《苏宁》、《徐洪刚》、《大山里》、《喜鹊登枝》、《半江清澈半江红》、《任长霞》等大量现代戏,占全院演出剧目的一多半。同时,创作的古装剧目《花木兰》、《孟丽君》、《贼老爷》、《泪美人》、《双和剑》、《叛逆的皇妃》、《金兀术》、《血溅乌纱》、《明月照人来》等都受到了广泛欢迎。其中《花木兰》等剧目被文化部向全国推荐;《泪美人》等剧目被全国许多剧种和剧院(团)移植演出;《泪美人》《双和剑》《叛逆的皇妃》等剧目被介绍到世界数十个国家;《半江清澈半江红》被翻译成日文发表。伴随着这些优秀剧目的推出,出现了以吴素舫、碧燕燕、杨振邦等为首的在全国评剧界享有盛誉的一批老艺术家。随之而起的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现今已成为剧院的主力,在评剧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崛起的一批新秀,又为剧院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艺术生机。剧院目前有正高职称人员17名,副高职称人员49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剧院的艺术追求也在不断的升华。剧院的出戏、出人;自然赢得了累累的硕果的和收获,不少剧目和演员,蜚声省内外。《悲天曲》、《叛逆的皇妃》、《大山里》、《血溅乌纱》、《山秀》、《半江清澈半江红》、《明月照人来》等13部剧目和演职人员所获近百项全国奖;《葡萄与嫁妆》、《上任》、《泪美人》、《苏宁》、《金兀术》、《大海潮》等30余部剧目和演职人员获数百项省与东北地区奖;马惠民和王向阳所获得第十届和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都为剧院赢来了满园春色。
58年来,剧院历届领导班子和演职人员,都极少保守思想,努力提倡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意识、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和审美多元化,剧院清醒地认识到在创新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初期提出要“搞北方评剧”之后,剧院更加有意识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研究、实践探索,很快统一了剧院立足于黑土地,就该置根于黑土地;艺术风格就该来源于黑土地再还原于黑土地;有了鲜明的地方性,才会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认识。剧院经常组织各类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深入生活、采风调查,做到在剧本、音乐、舞美等创作方面,都努力在黑土地上挖掘、开拓,再通过导、表演人员富于黑土气息和特色的表现与表演,使创作剧目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一新,具有了艺术化的黑土地色彩。剧院80创作的《蝴蝶兰》、《沉浮记》、《疾风劲草》等多部剧目,尽管选取的题材不同,表现内容不同,但致力于反映黑土地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形成。到了90年代推出的《大山里》、《莽莽青纱帐》、《喜鹊登枝》、《金兀术》以及2000年后的《山秀》、《半江清澈半江红》、《任长霞》等创作剧目,创新意识更强、创作手法更加成熟,艺术风格更加鲜明。这些剧目通过人物形象、音乐形象、舞美形象,对黑土地的地理景观、人文景观、历史与文化、现实与未来、生活气息与人物性格、语音特色与思想轨迹等,都进行了新的诠释,有了较为深刻的表现。大体形成了剧院:雄浑热烈,深沉凝重,粗犷野性,清丽情真,注重刻画人物,表演朴实自然,从表层到深层都散发着浓郁的黑土味的艺术风格。
自成立以来,剧院始终以“二为”为宗旨,全院人员,都以自己的生命和汗水,为广大观众营造着美与欢乐,奉送着精神食粮。剧院演出无论是城市、农村、工矿、林场;还是油田、垦区、军营、学校,都有剧院的身影,播种着友谊和希望。剧院因此被评为全省“文化三下乡”先进单位;同时,儿童剧目编演也是剧院的重点之一,《宋庆龄和孩子们》、《雷锋的童年》、《真假警察》、《小草》等众多剧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被授予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同时,文化部少儿司还在天津单独为剧院颁授“化做春泥更护花”的巨幅锦旗并进行了表彰;在98年大抗洪中,主创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嫩江、松花江重灾区采访和创作,我院成为首批上提慰问的文艺团体,创作演出的抗洪节目极大鼓舞了抗洪人员的斗志,又被评为抗洪救灾标兵单位;近年来,剧院一直将政治思想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形象工程、争创文明单位等活动结合起来,被省委授予政治思想先进单位和省直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直文化系统“双评标兵单位”的荣誉。以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结合评剧艺术贴近生活的优势,剧院努力打造精品剧目。在反映革命斗争历史,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这些现实题材的剧目上下大工夫,不断去总结经验,按更高的标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反映我们北方农村改革开放为题材的大型现代评剧《青柳》经过多次讨论,第3稿目前正在修改。以电视剧《闯关东》为素材创作的大型评剧《鲜儿》这是个反映中原地区人到东北,尤其是到黑龙江来生活创业为背景题材的剧目,经过专家论证,前景看好,目前正在创作中。《孩子回来吧》作为商演剧目;《青柳》这个轻喜剧,不仅商演还要参加评剧艺术节演出;《鲜儿》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展现黑土地特有的文化形象和艺术魅力,充分发挥评剧艺术优势。弘扬黑土文化,建设边疆文艺大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剧院得到了全面发展。由老中青组成的演职人员队伍,更加壮大、整齐,精神风貌更加焕发向上。今后,剧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突出艺术化的“黑土”特色,增强创新意识,致力于出人出戏出精品,振兴评剧事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向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奋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