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生活》(也译作《窃听风暴》)无疑是眼下被人们谈论得最多的电影之一。其从容的节奏和简洁的画面首先来自德国人一贯的风格,当然也来自一个特定的时期所渲染出的特殊氛围。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个电影的气质简直就是男主角的气质所奠定的:这个被称做HGWXX7的政府间谍,目光咄咄逼人,双手总是插在上衣口袋里,他是前东德情报机构“斯塔西”的成员之一。这个拥有十万特工的机构,对一些被怀疑为“思想有问题”的人进行了监听。剧作家德瑞曼和他的舞蹈家妻子因此受到了XX7的24小时窃听。电影不动声色地演绎了这个窃听者的变化,他逐渐沉浸在德瑞曼一家的生活氛围之中,并偷走了一本布莱希特的诗集,对其中一些诗句表示欣赏。他是一个全方位的俯视者,因此他能经历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他“耳闻”了他的最高领导部长大人对女主人的污辱。终于他在职业生涯中开始“叛变”,他用他的失职来挽救一位剧作家的生命———说得实在点,那是一个处在黑暗中的人在用他的一点点良心来挽救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信任。
国产电影中也有许多关于“转变”的故事。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有一个贼被转变了。这个刘德华扮演的贼,因为妻子怀孕了,希望贼的后代不能再做贼,于是良心发现,开始决意保护好人傻根,最终在与葛优扮演的老贼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两下对比,便可发现我们的坏人不仅动机单纯,而且转变得比较彻底。刘德华变成好人后,他的智力便停留在儿童水平了,在与老贼的较量中落了下风。而在德国人的那个故事中,XX7的“好人”身份其实是我们观众所一厢情愿赋予的,无论“转变”前还是“转变”后,他其实是一个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复杂的人。因此我们在最后看到,XX7并没有成为被社会表彰的英雄,也没有英勇牺牲成为烈士,他挨家挨户分发着邮件,做回了一个普通的“人”。
相比之下,《盲井》中那个凶手的“转变”要成功得多,那个孩子没有走入同样的结局并意外地得到了一大笔钱,就是因为两个凶手中的一个生出了一丝怜悯,正是这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导致了完全相反的结局,《盲井》一半以上的篇幅苦心经营的正是这一抹亮色是如何在银幕上慢慢生成的。
XX7的业余时间经常与一个肥硕的妓女鬼混,这是否意味着他转变之后,他就不招妓了?XX7一边凶狠地逼迫剧作家的妻子说出实情,一边又急速将对方的罪证———一台打字机撤走,这显然不符合一个“好人”的做法。种种事实说明,他并没有变“好”,在保护剧作家的同时,他一边也在掩盖他的“失职”,他希望自己在窃听记录上的“虚构”不被发现———整部电影其实说的是两个写作者,他们都在为自己写作,XX7书写了自己对眼下社会的不满,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生长出一点人性,一点对艺术家处境的同情。而在影片结尾,德瑞曼花了两年写出的那本书回应了这个窃听事件,他还原了那个“虚构”版本的现场,为XX7的虚构日记添了一块瑰丽的背景,深度感因此而凸现。
《天下无贼》根本不存在这种双向的“对话”,它是单线条的。虽然一个为了下一代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贼,加上一个乌托邦式的人物傻根,也可以感动影院里的观众,但仅仅是感动而已。一些人对《他人的生活》中两个男人未能拥抱在一起感到遗憾,这种想法显然是中了《天下无贼》式的毒。贼其实还是贼,XX7之前的罪孽不可能被抹去,他对剧作家的保护其实也是自我救赎,有了这些XX7才能升华为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因此,他才会在电影的最后,面对卖书的店员第一次展露出了他的笑容,这一幕是如此的亮堂,其气象是《盲井》等影片远远不能及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