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戏曲魅力 张扬艺术创新
今晚报讯 天津评剧院创演的《凤阳情》自被搬上舞台那一天起,就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在第3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力拔头筹,囊括了16个奖项。评剧《凤阳情》缘何打动观众,主要在于还原戏曲魅力,张扬艺术创新。作为向“十六大”献礼剧目,应文化部邀请,该剧将于本月12日、13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
天津评剧院近两年艺术生产上频出好戏,每年参演中国评剧艺术节都有新戏亮相,今年他们在考虑上马新戏的时候,在对几个剧本的遴选中,一个反映明代开国皇后马秀英的故事闯入视野。在人们一般熟悉的古代皇后中,不是武则天就是慈禧,而在明代皇后马秀英身上,有一种让人心动的东西,那就是人情美。导演在设计出创作大纲之后,力邀剧作家盛和煜、翟宏为创作剧本,在构思中,他们从纷繁的历史事件中剪去枝蔓,定位于“万世之本,百姓是根基”的角度选取情节走向。剧中的田嫂是个虚构的人物,她象征着创作者捕捉的形象--人民,这个形象和马秀英的命运交汇,升华为主题。
创作之初,编导人员就把这个戏立足于纯正的评剧艺术来打造。他们认为,评剧充满民间味,有烟火气息,平民色彩浓郁,因而在剧本的语言上追求朴素之美和说唱风格,摒弃华丽、文雅的词藻。在二度创作上,导演牢牢把握戏曲的内质,在大戏曲的概念上,寻找戏曲艺术的根,对唱腔的设计,尽量做到评剧艺术的原汁原味,在音乐的衔接上与抒情的《凤情曲》相融合。对戏曲程式的运用,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恢复程式内在的东西为人物服务。舞台美术设计是评剧《凤阳情》一道亮丽的风景,转台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导演要求舞台设计要有规模性,在宏大的场面和调度中不失戏曲舞台空间的空灵。整台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人情美和人性美相交融,在社会意义上提升到积极向上的层面,这样的戏才是老百姓喜欢的戏。(记者
董鹏)
(摘自 《今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