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初衷
宇扬评剧苑做为中国评剧门户网站已运行了八年的时光,为迎接评剧百年华诞,在著名评剧导演张玮的指导下,我们创编了大型抒情评剧《王少安赶船》已完成修改定稿。
本剧为评剧传统骨子老戏,为评剧鼻祖成兆才先生依《聊斋志异-王桂庵》改编,历代评剧艺人均演过此剧。此剧曾与成先生另一剧作《花为媒》合演又名为《大花为媒》、《父子巧姻缘》,深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剧中经典唱腔至今依旧为专业演员及戏迷传唱。本剧依同名评剧演出本重新创编,创作上以古代爱情伦理观为视角,突出剧中人内心活动,既体现古代青年男女的“一见钟情”,又体现大胆追求真挚的爱情。在创编过程中,对于剧中人尽可能与评剧花为媒的人物接近,如强化李茂林、王少英(李王氏)二人物,特别是依演员特长,加重了王少英的戏份,剧本赋与王少英的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波辣才女形象,增加了二表嫂、阮婶等人物。
评剧是以唱功见长的剧种,本剧的七位角色全部设计有风格各异的演唱,在保留众多传统经典唱腔上基础上,又增添了众多唱腔,使之全剧重点唱腔达20余段,并充分运用评剧传统板式如搭调、慢板、大悲调、大迷子、十三唉、正调、反调、喇叭牌子、对唱、二重唱、四人连弹等,旨在弘扬评剧传统演唱艺术,符合弘扬评剧骨子老戏的经典唱腔的时尚,力求成为更具浓郁评剧韵味的评剧轻喜剧。在此基础上,在唱腔设计上适当增加了伴唱,以突出人物性格和渲染剧情环境。在创作人物语言时,注重人物行当特色,展示演员和台下观众的交流互动等传统模式,在继承创新中,强化视听效果,给人以清新之感。
本剧在创编中,旨在不刻意追求场景大制作,而以演员表演程式化和技巧为时尚,尽可能更多地将舞台释放给演员,让演员在圆场、行船、扇子、水袖、手绢、船桨、写字等等动作中施展自身的技艺、才华,以求使观众既能欣赏到传统的评剧唱腔,又能欣赏到符合剧中人的传统程式化的表演。既能满足评剧爱好者过足评剧戏瘾的需求,又使青年人能够接受和喜爱评剧艺术。
本剧的三位创编人员中,两位为评剧专业门户网站宇扬评剧苑管理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评剧创作,曾参与、协助撰写并出版发行的评剧著作主要有:《中国评剧群星谱》、《评剧新史略》、《艺术星座花淑兰》、《平民艺术家谷文月》、《小生翘楚张德福》等,其撰写的文章在中国戏剧杂志以及多家报刊发表。
二、剧情梗概
年青的举人王少安一表人才,立志娶到聪明贤惠、才貌双全的女子为妻,父母在世时多次为其指婚名门闺秀均被少安拒绝,因此将传家宝玉鐲交与少安允他以此为凭自择佳偶。父母去世后少安探亲看望姐姐王少英和姐丈李茂林,二表嫂来至李家为表兄张德之女张翠娥提亲少安,被少安一口拒绝。
少安闲游梁河,见一渔女(张翠娥)勤劳貌美便生爱慕,为试探其人品,便向船中投银,翠娥以为王是轻浮之人不予理睬,并将银投入河中,少安随即取出传家宝玉鐲投向船内,这时张德(张父)归舟,翠娥只好与父开船而去,少安为翠娥相貌和人品所动,因此苦苦追赶翠娥渔船。暴风雨来临,少安支撑不得昏倒在地,被出村送鱼的张德看到后背至家中,嘱翠娥好生照顾,并托阮婶陪伴。少安与翠娥相见,玉镯为凭定下百年之好,并得到阮婶成全。但张德一心欲将女儿许配李茂林内弟拒绝少安与翠娥的婚事。少安夜归后向姐姐姐丈诉说了赶船求婚经过,在众人的帮助下,张德答应了二人婚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