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六官营子镇,王世昌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位乡村“文化名人”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喜好被人们津津乐道,别看已经69岁,却越老越红,办团唱戏的热情丝毫不减。

王世昌老人其貌不扬,看上去就是一个农村上了一把年纪的瘦高个老人。稍一接触,却觉得这位老人不简单:身板相当硬朗,走路一阵风,像个年轻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谈起他办评剧团的事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王世昌从小就热爱文艺,天生一副好嗓子。他的文艺细胞很快被擅长唱评剧的舅舅发现,一个爱学,一个愿教,就这样,王世昌学会了唱戏。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原文化部部长安波同志来到六官营子镇后坟村搞过文化调研,经他改编的评剧《枣红马》至今传唱。当时后坟村的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对还在读初中的王世昌影响很深,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家就在该村的他积极参加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凭借过去跟舅舅所学的功底,曾多次获奖,他也对自己的演艺技能充满信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十年浩劫”打碎了他想成为表演艺术家的梦想。因演的戏里有“四旧”内容,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家务农多年的王世昌不甘寂寞,对传统戏曲、文艺钟情多年的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召集原来文艺宣传队中的其他演员,并筹划办业余剧团。虽然举步维艰,但凭着对评剧的热爱,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1995年12月,他的业余剧团成立了!他本人担任团长,这下他可忙开了:起早贪黑搜集、改编、创作剧本,联系演员,招收徒弟,传授表演技艺,培育新人……剧团也在他的努力下不断地成长并壮大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0年末,剧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有演职人员30多名,在县文化馆的指导和帮助下,成功地排练了传统评剧《秦香莲》、《茶瓶记》、《小姑贤》等,并在村内首演成功。 2001年又排练了《牧羊圈》、《重圆记》和根据《聊斋志异》故事自编的《阴灵保主》。随着名气渐响,剧团也邀约不断,近年来足迹已踏遍了县内外的乡村。特别是2008年正月在喀左县城举办的小戏调演中,王世昌带领的后坟剧团凭借高超的演技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组建以来,他的剧团演出活动从未间断过,除了完成节日演出的必要场次外,还积极配合乡镇司法部门宣传法律知识,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宣传计划生育,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起到了寓教于乐、以剧化人的作用。剧团年平均演出都在90场以上,在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小有经济收益。

谈到办团感受,王世昌动情地说,剧团能够坚持办起来并且办下去离不开镇政府及后坟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他们多年来为剧团办了许多实事,已成为剧团的强大后盾。他的业余剧团在农村非常有市场,说明扎根乡土的传统评剧依然有生命力。当然也有隐忧,剧团人员老化,新人没能接续上来,现在他和剧团的铁杆成员是靠着热爱在奋力支撑。他还说,今年虽然已经69岁了,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老,因为追求艺术、热爱艺术的人会永远年轻。他打算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两个儿子,将来由他们把表演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让评剧艺术在他们乡村、他们县城不断地传承下去。(张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