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基地“折子戏专场”演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鼓掌送给评剧传承,点赞是为后继有人。昨晚,由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基地上演的“评剧折子戏专场”,在石家庄大剧院隆重举行,观众座无虚席。

这场以“喜迎十九大,文化乐万家”为主题的评剧折子戏专场,此次折子戏专场演出包括7出经典折子戏及技巧综合展示,唱做念打俱全,展示了评剧传承基地学生们各层次、各行当的表演能力和专业水平,将基地教学成果浓缩地呈现在舞台上。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演出,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老演员们早早就带着基地的小演员们来到剧场进行化妆、热身。“做好传,帮,带,传承评剧培养接班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在给小演员李兰圃化妆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淑梅如是说。
每个节目的精美上演,都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观众的心。现场气氛热烈动情,高潮迭起。 其中不到三分钟的节目《盗库银》,赢得了观众十几次的掌声和叫好。

这掌声和叫好声里,既有对学员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肯定和激励,更有对幕后老师们辛勤培育的崇敬和赞誉。

“我要为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点赞!”观众席中的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齐大伟边看边用手机记录着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并把他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里。

时下,戏曲艺术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双重危机,后继乏人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个剧种的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有“人”。成立于1947年的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倾力于评剧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经过多方努力,成功推动评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又成功创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淑梅及王瑞楼、孟繁英、梅清良、剧俊菊等老艺术家“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口传心授使得评剧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

五年来,“评剧传承基地”得到了文化部非遗司、河北省人大、省文化厅、省非遗中心、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演艺集团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评剧传承基地有学生60余名。基地以“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普遍培养、重点提高”为指导,以“传承评剧、培养人才”为办学目的,建立起符合专业院团“以团带校、学演结合”的模式,把艺术教学、培养、演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教学与舞台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订单式培养”模式。

这五年,是“不忘初心”的五年;这五年,是“砥砺前行”的五年;这五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五年。

剧团团长裴世杰表示,经过悉心培养,基地学生们通过一次又一次舞台的磨砺,逐步走向成熟。石家庄评剧院一团继续以评剧传承基地为平台,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评剧艺术,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让评剧这朵美丽的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