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姑苏城,最美是好人,说好人,唱好人,苏州好人唱不尽。 ”昨天下午,道德“评谈”——苏州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深深吸引了观众。评弹艺术家们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独特方式,再现了我市道德模范们的一些故事场景:普通市民陈祖徐8年义务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十七个人一个大家庭,费彩娥长嫂胜娘亲;美国小伙科林对瘫痪中国女友不离不弃;张稚鹤和廖文辉两个英雄巧相逢……

用评弹歌颂好人,演绎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号召市民学好人、敬好人、帮好人、做好人,这一新颖的形式在苏州尚属首次。

道德“评谈”首演受好评

开场曲《苏州好人颂》,伴着苏州人熟悉的叮咚琵琶声,一下子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整台“苏州好人颂”评弹专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演出了8个评弹节目。

对口评话《孝老爱亲倍温馨》讲的是苏州老百姓都熟悉的2011年“中国好人”陈祖徐的故事。这位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面对无亲无故的一对老人,毅然承担起赡养的责任,不图名不图利。对于他,邻居们称赞道,对非亲非故老人尽孝,堪比亲儿子。“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 ”“但是亻奈阿晓得,现在这句闲话倒过来哉呀,叫养老防儿! ”“还有种说法叫养儿防捞。 ”“捞外快的捞。 ”“伲连下来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好人,他叫陈祖徐,住在留园街道,玻纤路社区,他是一位残疾人。屋里还有一个八十岁的爷,他的家小在外头做家政服务,家庭条件相当艰苦。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残疾人居然收留一对孤寡老人整整6年多。 ”

评弹演员王池良和吴静在舞台上的表演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给人带来道德震撼的同时,也带来阵阵会意的笑声。

开篇《桃花坞里第一家》,说的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费彩娥照顾7个家庭17口人生活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姑嫂和睦妯娌亲,斗室之中倍温馨,十七个人一个大家庭,费彩娥长嫂胜娘亲。无怨无悔无私利,同胞骨肉难离分,真是相亲相爱的好典型。 ”

好人故事创新评弹书目

唱的是身边好人,说的是苏州的故事,评弹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被人接受,观众们听得非常专注,艺术家们也演得精彩,现场高潮迭起。

传统评弹书目中,多数是“忠孝节义”观念的“才子佳人忠臣义士”的故事,在如今年轻人看来是老黄历,难以接受。昨天的演出现场,今年17岁的苏州评弹学校学生小刘看得非常投入,他与同学一起,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又被道德模范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其实有时他会厌学,这次观看演出对自己触动很大,原来评弹能这么生动地表演最鲜活的现实生活,用评弹的方式讲述好人的故事,非常亲切。

同时,一些评弹演员也感慨,苏州评弹传承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创新,特别是书目创新。一些演员认为,人们需要的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书目。这次,道德模范的故事新编为评弹书目,广为听众欢迎,就是明证。否则,在强大的当代娱乐文化的冲击下,评弹就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创新又是艰辛的,虽然演员阵容空前强大,三分之二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水平很高而且都很敬业,但剧本需要全新创作,演出的时间又排定在9月中旬,时间非常紧,这是很大的挑战。从今年8月初到9月初,市文艺创作中心和市文广新局评弹团埋头创作,对于一些道德模范的生活细节,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细致采风。

历时一个月,8个剧本新鲜出炉。而且,这些评弹书目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一些突破,适应时代内容的需要。

市评弹团团长孙惕介绍,创作难度最大的是《助人为乐献爱心》,讲述了杭彬和梁兵的故事,由于是对口评话,演出全是靠语言表达,又不能陷入单调的说教,必须让观众兴致盎然。还有《心声》,讲述全国道德模范常德盛的故事,创作团队花了很长时间进行民间走访,然后进行排练,最后形成很到位的一个精彩剧本。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节庆办公室主任陈庆琳介绍,评弹是吴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吴语区人民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必须传承发展,必须惠及民众。她说:“今后在30多场巡演中,我们还将继续打磨,为老百姓奉献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精品。 ”

       (原载2011年9月21日 《苏州日报》03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