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年我在澳门大学中文系任客席教授,十一月系方办的学术文化活动特别多,正是盛事连连的金秋。例如,七日有首位“驻校文学艺术家”王蒙的演讲———《从莫言获奖说起》,全场爆满;十二日有苏州评弹《雷雨》在香港、深圳、澳门八场高校演出中的压轴好戏,同样“墟撼”(粵语,也是全场爆满之意)。
我在苏州的园林听过评弹,在其他戏曲综艺表演节目中也听过,都是短篇。十二日,是第一次听中篇———这出评弹《雷雨》。我非顾曲的周郎,不能“评”点、“弹”赞演员的高下。我只能说,五位名演员盛小云、徐惠新、吴静、吴伟东、许芸芸名不虚传;他们的说、噱、弹、唱四艺,无懈可击;其雅唱高入云霄,其俗说听众皆笑。
扮演周萍的徐惠新,一句“师奶杀手”,港澳的观众为之莞尔,另一句“非诚勿扰”,内地观众为之解颐。李渔论戏曲的宾白科诨,强调要能做到“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当晚满座全神贯注,睡魔被驱在场外。听众之能够欣赏,还与《雷雨》评弹的精准字幕配合有关。一个多小时的吴侬软语,我因“看”而能“听”懂,甚至能感觉声调变化之美,由是完全投入剧情。
用近两小时的时间,是不能表现曹禺《雷雨》原著的全部剧情的。这个评弹版,清楚交代了是“改编”。诚然是改编,评弹版突出了周萍、蘩漪、四凤的三角情欲关系,尤其是前二者;也因此周、蘩的戏份最重,演出时二人分由二位演员先后担纲。其他角色周朴园、侍萍、周冲、鲁大海、鲁贵的戏份都大大减轻了。十二日晚,王蒙也在场观赏。他读、观过话剧《雷雨》多遍,认为全剧最具有人文精神的是周冲,侍萍则像一个圣者。在评弹版中,“人文”与“圣者”都褪色暗淡了。动情耀眼以致惊心夺魄的是极敢爱极敢恨的蘩漪,以及极爱新而弃不了旧的周萍。
曹禺塑造了热情、强悍的蘩漪,且说她“自然是值得赞美的”。我不能苟同地赞美她。如果蘩漪光明正大地争取、捍卫她的爱,而这其间更增益了相当的大我情怀,那么,她是值得赞美的。无奈她的爱欲有辈分上的乱伦性质,又缺乏时代精神、社会意义,哪有值得赞美之处?评弹版《雷雨》没有在夹叙夹议中赞美她,倒是对周萍、蘩漪的爱欲关系作了深化处理。《雷雨》的一个冲突,是周萍离弃蘩漪,而蘩漪死死抓住周萍不放。蘩漪因为丈夫周朴园的冷待,“安安静静地等死”,偏偏周萍把她“救活了”;但现在周萍却不理她,要离开她。蘩漪死、活、将死,其死死活活,在我的理解中,与性大有关系。评弹版对原著的诠释,与我同一路数。
评弹版中,周朴园与蘩漪获邀观赏昆曲《游园惊梦》,周朴园因事不能出席,由公子陪伴夫人赴会。“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戏中的男女爱情之会,令两个观众动了心、兴了情、起了欲念,二人的赏心乐事于是发生在周朴园的家院。这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有的“读者反应”现象。汤显祖的《牡丹亭》不用赘述。意大利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保罗和法兰契丝卡所以有不伦之恋,热烈的导火线是二人一起阅读情爱故事;今人施叔青《一夜游》中雷贝嘉与伊恩的情欲,乃因二人同看炽热疯狂的爱情电影《爱得烈》(Adèle)而促成。朱栋霖是曹禺专家,发表过《曹禺与西方戏剧》一文,显然对西方戏剧也深有认识。他主持《雷雨》的改编,加插了上述的情节,不论有没有受过前人作品的启发,是深得情理的,且填补了原著一个小而重要的空间。
我一向认为蘩漪死抓周萍不放,有很大的情欲因素。评弹版在叙述周、蘩因观看《游园惊梦》而成其好事时,“打诨”地用“这里删了二百五十字”作交代。我想,如果评弹版不自律、不自删(或者插科打诨地说“不自宫”),剧情发展下去,就要相当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了。
蘩漪不值得赞美。钱钟书笔下《纪念》的曼倩、白先勇笔下《游园惊梦》的钱夫人,都有婚外情,但性爱之后的女方,其思想与行为,都能“克己复礼”,与蘩漪迥然而异。王蒙在《永远》一文中,说《雷雨》中的女性被欺侮,被“始乱终弃”,而令很多读者生同情之心;我却不怎样站在蘩漪这一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