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评弹社团第一次招人,门可罗雀,老师俞蔚不得不借班主任优势,从班上“截留”6个女生凑人数;今年9月,来评弹社团报名的孩子已经超过了预招人数,“快十年了,这是一条曲折中前行的路。”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上海市沪语文化教育联盟校长论坛上,每位老师都有不少故事。

一首评弹曲调的校歌

2008年,俞蔚接到一项“任务”——组建评弹社团,她坦言,“当时不太情愿,我对评弹一无所知,更何况孩子们?问他们,愿意来唱评弹吗?答案可想而知。”学校有很多实力强的艺术社团,天分好的孩子都被挑走了。俞蔚找来旗袍照片、评弹表演舞台照“诱惑”孩子:学评弹,能穿着漂亮衣服在舞台上边弹边唱。“好不容易,我从班里‘截’了6个女孩子,开始第一堂社团课。”让俞蔚深受触动的是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新伯来上课,时逢隆冬,师生们穿着羽绒服,吴新伯特意换上长衫,手执折扇,表演“武松打虎”,“一招一式,立马把我和孩子们镇住了。我们准备市级比赛,上海评弹团的‘大腕’几乎天天从市中心赶来给学生补课。”

在俞蔚看来,评弹离孩子并不遥远,只要内容得当,传播力不亚于流行歌曲,“社团排练《静夜思》,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在走廊里学唱。我很惊讶,除了极个别吐字、音调不准,他们基本把曲子唱下来了。”为什么不能让更多孩子接触评弹?在校长的支持下,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给校歌谱上评弹曲调,全校孩子学唱,租用专业录音棚录制,“明年是我们七十周年校庆,这首校歌将成为特殊的贺礼。”

一次古镇逛街的体验

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惠民中学承办的沪语文化教育联盟校长论坛,以“学语言,从爱曲艺开始”为主题。类似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由一个兴趣社团开始星火燎原的案例,不胜枚举。

2011年上海曲协结合两年一度的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和陈云纪念馆合作,推出上海少儿曲艺大赛,迄今已举办了三届。三届的获奖作品被推选至全国少儿曲艺比赛,成绩可喜。

2015年上海曲协又以少儿曲艺比赛为依托,以学生曲艺教育基地为载体,委托上海市惠民中学承办上海市首届学生曲艺节暨第三届少儿曲艺大赛颁奖活动,并成立以上海市惠民中学牵头的上海市沪语文化教育联盟,十所中小学参与,把以沪语为依托的上海独脚戏和说唱艺术作为学生教材。

作为长宁区评弹特色学校,姚连生中学与曲艺家协会合作已近20年。上海评弹团著名演员周红谈起教学心得头头是道:一开始排练《梦回江南》,学生怎么都唱不出江南味。周红组织学生早上7时去七宝玩,“小孩子带着照相机在七宝古镇逛街,一圈兜下来再唱,感觉好得不得了。”《梦回江南》去北京比赛前,周红把所有家长请来听,“大家都很意外,不支持孩子学的家长全都转向了。”《梦回江南》在全国大赛拿了二等奖,有的孩子考上上戏附中,家长表示:“以前一直觉得,学评弹没有用,现在发现它对孩子太有好处了,情商高了,脸上一直挂着笑。”

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现场给老师们支招,“小朋友玩木偶戏,可以加入沪语台词;每个同学不但动嘴,还要动手,把作文内容编成小唱词来演唱;适合小朋友唱的小段子可以编一本册子,既学会上海话又学会表演。”

一个幼儿园孩子的拥抱

惠民中学校长孙广波虽然不是上海人,但这些年,他不遗余力推动沪语传承,让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深受感动。钱程在惠民中学成立工作室,定期授课,“保护沪语,因为它渗透着五彩斑斓的地域文化。如果没有了方言,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无枝可依,优秀的传统文化随之消失。”

在曲艺工作者眼中,保护和传承没有年龄之分。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青年演员陈靓去幼儿园上课,“我问小朋友,‘我们为什么要学好上海话?’一个小朋友举手:‘因为家里面东西不见了,妈妈要不开心的’。这句话很朴素,但是很深刻、很形象。”一小时讲课结束,陈靓走到校门口,两个幼儿园中班小姑娘手牵手跑到他面前,“她们让我弯下腰来,两个人给我一个拥抱。她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上海话活动的兴趣,就用拥抱这个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很愿意学上海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