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空中剧院这样播出大型苏州评弹演出是不多见的。其实过去评弹和京剧很有渊源,许多评弹名家喜爱京剧并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流派,如蒋月泉和“余派”、张鉴庭和“麒派”等等。当年不少海派京剧名家也从评弹吸取营养,编成新戏演出。京剧大师周信芳对苏州评弹是情有独钟的,他的《义责王魁》就移植自评弹名家刘天韵的节目。我曾经从评弹资料中了解到周信芳调解过两个相同题材的有关唐伯虎的中篇评弹《三笑》,不妨介绍一二。
一九五九年,苏州地区下属的常熟县评弹团到上海静园书场演出中篇评弹《三笑。空空巷》。常熟团实力不俗,有薛惠萍、钟月樵等响档,节目也编得相当精彩,所以深受上海观众欢迎。巧的是,就在同一书场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三笑。点秋香》演出才刚刚结束,真所谓“前脚后脚”。时间问题倒不去说它,关键是:上海团对《三笑》进行过“整理”,说唐伯虎只娶秋香是“一夫一妻”;而常熟团遵循老《三笑》说唐伯虎是“九美团圆”。这就引起了上海文艺界一部分人的不满,认为这不是“艺术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了,准备要开一场讨论会“评论一下”。就在此时,周信芳派他的秘书及时去进行调解,因为周不仅是上海京剧院院长还兼有华东戏曲研究院的职务。这一调解最后认为常熟团的“九美团圆”和上海团的“秋香一人”都是历史传说,对历史传说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能把历史传统节目的负面影响任意夸大,无限上上纲,这不利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周信芳的支持为常熟县评弹团撑了腰,最后不仅顺利地继续演出,而且票房越来越火,许多同行也赶来听书学习。
我们知道周信芳大师是一个“戏痴”,一心艺术,平时话很少,五六十年代说话更是谨慎,但关键时候他还是挺身而出,特别为了一个基层的文艺团体坚持维护正确的文艺观点。这一点对我们现在正确地对待京剧传统剧目的演出不无帮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