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凌晨,袁小良、王瑾、王池良、陶莺芸等四位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新秀结束了欧洲之行,回到苏州。在之前的十天时间里,他们为德国柏林、汉堡和丹麦哥本哈根的听众奉上了《人面桃花》《雪地会凤》《长坂坡》《宫怨》等拿手节目,受到近3000名听众的热捧,一些原先对苏州评弹一无所知的老外,也一下喜欢上了苏州评弹。

近年来,袁小良和伙伴们以及全市众多评弹表演艺术家,不满足于“蛰居”传统书场,还通过公益演出、专栏写作、系列讲座、走出国门等形式,把苏州评弹这种“中国最美的声音”带到了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公益演出:让更多百姓听到评弹

在娱乐方式日趋多元的今天,历史悠久、书目丰富、流派纷呈、听客众多甚至倾倒乾隆皇帝的苏州评弹,出现了听众数量萎缩、年龄老龄化等现象。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扭转,必将影响到评弹的生存和发展。

深知这一道理的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们,为此开始了自己的努力。身为市曲协主席的袁小良梦想着,通过求新求变,让评弹兼容“古韵”“今风”,吸引帅哥、靓妹、金领、白领和企业界人士来听,造就一大批对评弹艺术颇有兴趣的消费群体,最终形成“以听评弹为荣”的社会风尚。

为此,袁小良和同为苏州农工党党员的王瑾、王池良、陶莺芸等评弹表演艺术家、新秀,不计成本、不计个人得失地奔走呼号,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对评弹艺术的关心和支持;并走进学校、剧场、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参加一次又一次公益演出,最近三年里,仅袁小良参加的此类演出就超过250场。

他们还大力支持民间评弹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草根活动,如为老年骑游队免费表演、客串和支持园区新加社区等十多个社区的业余评弹活动。

对于农工党的活动,他们更是义不容辞地无偿参与。袁小良还借助政协这一更高层次的平台,积极活动,尽全力推广评弹艺术。

此外,他们还以评弹演员的身份参加电台、电视台的公益活动百余次。单就自掏腰包的汽油费用,袁小良就已花去数万元。

市文广新局艺术处方面介绍,不但袁小良他们,其他苏州评弹演员如盛小云、吴静等,也经常参加公益演出、公益活动,最近几年,此类参与者已超过一百人次。

公益演出让众多听众和爱好者听到了评弹,也为评弹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袁小良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系列讲座:让更多百姓爱上评弹

系列讲座是“袁小良们”宣传苏州评弹的另一大阵地。

在长期的表演实践和理论梳理中,“袁小良们”逐渐认识到:评弹艺术的普及,必须摆脱束缚于书场剧院的模式,而应借助跑码头流动演出的灵活性,将这门高雅艺术送到更多人面前,尤其是送到年轻人的面前。于是,2011年,“评弹文化展示进校园”活动应运而生,“袁小良们”计划用5—10年的时间,通过举办讲座和示范演出,让评弹艺术走进苏州各大高校和高中。评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由此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苏州图书馆、苏州戏曲博物馆联合主办“苏州大讲坛·戏曲大讲堂”系列讲座,袁小良担任了主讲人,为广大苏州市民讲诉苏州评弹从古到今的发展变迁。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讲解,让更多听众爱上了评弹,许多听客不顾路途遥远,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会场。连20多位美国远道而来的朋友,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马克·本德尔先生的推荐下来到讲座现场,聆听"老师的老师的现场表演"。

跟袁小良一样,我市不少评弹表演艺术家如周明华等,也义务参加学校、图书馆、社会团体举办的评弹讲座等活动。连同袁小良的讲座,几年来数量已达百场。

专栏写作:让更多百姓看到评弹

演出和讲座受众毕竟有限,为进一步拓宽评弹艺术的受众范围,袁小良今年在多家主流报纸上开辟专栏《小良评弹录》,2012年起又在上海《真倩》杂志开设专栏《良言吴语》,将时事新闻、国际动态、街巷故事融入评弹,让苏州评弹借助媒体的翅膀,传得更广、更远。

这一系列发扬传统,兼容古今,旁征博引,活泼生动,将评弹艺术高度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呈现给观众,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现场表演,直叫人欲罢不能,手不释卷。《小良评弹录》还被海内外热心读者争相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国文字,发表于外国报纸杂志,袁小良对此不仅分文不取,慷慨授予版权,更热情给予鼓励。

受此影响,社会各界也开始了行动,如经典话剧《雷雨》改编成苏州评弹,重新阐释《雷雨》原著精神,演出后引起轰动。对此,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等人不辞辛劳,开展了文学评论,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节目的影响。

北京一位老教授还专门委托苏州的亲友将《小良评弹录》的专栏内容收集起来,寄到北京,然后整理成册,每20篇编成一个小集子,自费出版、分发,以此宣传苏州评弹。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里,袁小良和同行、相关人员发表的普及评弹艺术及地方文化的文章已达600余篇,上百万读者因此看到了评弹。

远渡重洋:让评弹全球生根发芽

随着人口的迁徙,一部分爱好苏州评弹的人迁居外地甚至海外,从此很难再欣赏到现场表演。而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更无缘欣赏苏州评弹这朵曲艺奇葩了。

为满足这些爱好者的要求,也为扩大苏州评弹在海内外的影响,引导海内外客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年,袁小良们不但在苏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演出,还远赴法国、瑞典、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港澳台等地区,让评弹艺术在全球生根发芽。参与表演的艺术家除袁小良、盛小云、吴静等以外,还包括黄海华夫妇、查兰兰等10多人。

在海内外人士中传播评弹艺术,还留下了一段佳话。那是几个月前,一位台湾陈姓商人来苏州投资,他通过多方打探、辗转寻访,终于找到袁小良,并向他表达了想要听他本人演唱的愿望。

原来,这位陈先生的儿子就职于美国白宫。他在整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自传时,注意到基辛格曾给苏州评弹极高的赞誉。所以,当他得知父亲即将去苏州投资时,千叮万嘱,让父亲一定听一听苏州评弹,体验一下基辛格口中那“太美太美”的苏州评弹。

公益无价:袁小良们将继续用功

这几年,为推广、传承评弹艺术和推广传统文化,社会各界都下了不少功夫。如2004年苏州戏曲博物馆建立了公益性的苏州评弹博物馆,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评弹历史、听取评弹。袁小良还成立了公益性的“袁小良评弹艺术工作室”,并和苏州中学联手成立了“小良评弹社”,方便更多人们了解苏州评弹,并将代言费用于支持和举办评弹艺术大型活动与传承活动。评弹艺术家的家乡,也为艺术家们成立了纪念馆,如工业园区唯亭街道的朱惠珍纪念馆、高新区枫桥街道的徐丽仙纪念馆等。

苏州评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保护这一遗产对保护吴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性。能够为评弹艺术的推广宣传、知识普及、文化传承工作做一点实事,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袁小良等评弹表演艺术家对此表示,他们将继续用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