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

所谓舞台灯光,是指利用灯光手段为舞台照明,并为人物、景物造型的艺术,又称舞台照明。其作用是根据演出要求,按照舞台美术的整体构思,运用舞台灯光的技术设备及手段配合演员表演,塑造舞台上的视觉形象。

一盏灯是那么小小的微不足道,可它在舞台艺术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除了起到演出照明、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的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导引观众视线,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渲染剧中气氛,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

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中国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中国人造光源之始。

依稀还记得,五十年代末,我有幸听了一次评话,那是晚上约七点多钟在农村的一个祠堂里听的,唯一的灯光来自一盏汽油灯。在那个时代、那个地方,觉得汽油灯已经很亮了。

晚间一两盏小小的汽油灯,成为全部的舞台灯光,评弹和早期的戏剧一样,都曾无奈地走过这段舞台灯光历史。这是受了社会条件的限制,那时是谈不上舞台灯光设计的。

我国的舞台灯光比国外的一度落后很多。从1102年至今,舞台灯光跨越了无数的变革。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舞台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勤奋钻研,不断创新,使舞台灯光逐渐变得丰富多彩,现代舞台灯光设计应运而生。舞台艺术工作者们根据剧、曲目内容的要求,与舞台美术的总体设想,进行艺术构思,绘制布光设计图,并具体安排技术体现工作,充分运用多种造型手段,适应不同风格的演出,为舞台艺术的提升和美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由此,评弹演出的舞台灯光也走向革新。汽油灯早已退出了书场的历史舞台,条件较差的书场,至少也配备了二到三只500~1000W的碘钨灯。

有人说,评弹表演对于舞台灯光的要求不是太高,其实不然。现代舞台灯光的设计不是现代戏剧、歌舞艺术的专利。只要有庞大的舞台灯光设备系统作支撑,评弹表演的舞台灯光设计也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我们评弹的现代演出,除了在书场演出中、长篇以外,也经常与歌舞、戏剧等同台亮相,组成大型综艺演出。

例如:文化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山高水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纪念晚会上,苏州评弹学校表演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由邢晏芝领唱,二十四名学生伴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举办的2003年元宵晚会演出,苏州评弹学校受邀表演了评弹表演唱《新苏州好风光》;“心连心”艺术团举办的《百年丰碑》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广场文艺演出,苏州评弹《梅园春》登台亮相;文化部在北京东苑戏楼主办的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苏州评弹学校专场汇报演出;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的曲艺牡丹奖首届颁奖晚会上,由邢晏芝、黄霞芬、盛小云、吴静领唱,苏州评弹学校80多名学生伴唱并伴舞的大型评弹表演唱《苏州小娘唔》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演出的承办单位都配备了强大的专业舞美团队和庞大的现代舞美设备。灯光作为舞台美术中的主角,自然是粉墨登场。一般都是由几十盏甚至上百盏各种各样的舞台灯具来满足各种人物与场景的需要。评弹表演依托这些设备,也尝试了精美的舞台灯光设计。本文以大型评弹表演唱《苏州小娘唔》为例进行阐述。

该节目第一个领唱的是盛小云。她身穿绿色旗袍,扮似苏州蚕娘。我们配用了多层次的绿色灯光,为她“百里桑园翡翠绿……”的场次烘托出了一幅清新的蚕娘原野采桑图。

第二个出场的是吴静,她身着蓝色旗袍,演唱“宛然织女下凡间……”,我用蓝光象征着湛蓝的天空,利用从丝织品上反射出来的电弧光源来模拟自然界的光色表现天空的幻觉,观众无不感叹是天女下凡了。

第三个领唱的是黄霞芬,她身穿大红旗袍,我们配上大红色的灯光效果,要求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感、节奏感,这就更显那苏州采茶姑娘“腰肢款曲身婀娜……”。

最后一个领唱的是邢晏芝,她身穿玫红旗袍,我们配上玫红色的灯光,创造了多屏幕、多层次、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从而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更显其烹娘的风采,尽显苏州新兴的船餐、饭店、小吃一条街的繁华景象。

当然,这其中化妆、服装等造型艺术固然也占了一部分,但是舞台灯光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舞台灯光为演员服饰及演唱内容充分服务,赋予了《苏州小娘唔》这个创作节目更多想象力,更贴近生活,也更加形象化,观众犹如品尝了一顿饕餮大餐。

现代舞台灯光,为苏州评弹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披上了精美的衣纱。

但这还是初步利用舞台灯光来为苏州评弹表演服务的实例。当前的苏州评弹表演舞台灯光设计尚处于初级阶段。日新月异的时代、欣赏水平渐高的观众、科学发展中的苏州评弹,需要我们舞台艺术工作者把握时机,共同努力,更上一层楼,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塑造舞台视觉形象,让舞台灯光更好地为苏州评弹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为广大观众服务,共同谱写苏州评弹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