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古街,除却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商铺,吸引人的还有那透过粉墙黛瓦、雕梁花窗传出来的妙音。丝丝缕缕,清丽婉转,叫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那是三弦琵琶悠扬的丝弦声以及吴语软糯精细的唱腔,那是将江南水韵深入骨髓的苏州评弹。
张建珍从1992年便开始唱评弹了,从最初的工作需求,到现在逐渐成为一生的牵连。曲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快速收获,它需要时间的沉淀。评弹也并不是一项“热闹”的艺术,表演上,一人时常要分饰多个角色,上一秒还是闺阁小姐,下一秒便是小厮丫鬟;穿着上,男子清一色的长衫,斯文儒雅,女子清一色旗袍,风韵雅致;道具上,仅留惊堂木、手帕、扇子……再无多余。
评弹演员便是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将故事、意境传递完整。不论是千军万马,还是儿女私情,皆要通过演员的手面、表情、说辞来表现,唱腔圆润,悠扬顿挫,音韵味十足,更加丰富其内涵......在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更让观众身临其境。如今的评弹大多是经典曲目,内容基本确定,区别便在于演员的表演。张建珍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评弹的魅力所在。
仔细品味,便会发现苏州评弹的唱词有着诗一般的美感。“评弹的唱词,都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如今已成经典。”张建珍说,要对这些词曲有一定的认识,就必须先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如此才能原汁原味地去表达。
上海有句俗话说“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也不听宁波人说闲。”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评弹艺术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如此便出现了加入普通话的“苏州评弹”。在张建珍看来,会说苏州话,是学习评弹的基础,苏州评弹的生命力就表现在这吴侬软语之中。“祖宗留下的经典太多,传承都来不及。”
此前,《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使得人们对声调柔软婉转的唱腔大为赞叹,而张建珍便是演唱者之一。她说,这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苏州评弹,只能称作是苏州话演唱的江南小调。评弹有开篇、短篇、中篇、长篇之分,若是长篇,则需在书场连演15场。语言的魅力,眼神的琢磨,从评弹演员登台的那一刻起,便已抓住人心。
过去评弹艺人生活很是清苦,不但要背词练功,唱声练弦,生活也十分不安定。张建珍坚持了下来,她希望永远与弹词的丝弦音韵相伴。2009年,她在山塘街中开设了一家茶楼,并邀请弹词演员驻唱,以期发扬传统文化。
张建珍的衣柜中用作演出服的旗袍有几十件
在这江南的临街茶楼里,边上是河流的潺潺水声与船桨的欸乃声,日影浅照,暗香有些袭人,一素衣女子纤手轻抚,朱唇微张,弹词倾吐。我等只需品着佳茗,听着清音,不知有多惬意!
2016年和上海评弹团的高博文一曲“山水中国美”登上央视春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