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曲协联袂苏州评弹团不断摸索评弹艺术的创新路径

苏州评弹《雷雨》倾倒京沪名校莘莘学子

“《雷雨》中华百校行”走进全国六十余所高校举行八十余场公益演出

  5月14日至30日,江苏省曲协、苏州市评弹团联袂主办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的中篇苏州弹词《雷雨》和《优秀传统经典曲目》专场,赴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名校巡演,继续此剧的“中华百校行”。

苏州评弹此次赴京沪高校巡演由中国曲协副主席、江苏省曲协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盛小云担纲主演,江苏省曲协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团长孙惕带队,成员包括上海评弹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徐惠新,国家级传承人金丽生,国家一级演员吴静等十余位老中青三代评弹表演艺术家。

5月19日,在《雷雨》诞生八十周年之际,苏州市评弹团携《雷雨》走进清华大学,开始为期一周的北京高校巡演活动。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与全校近400名师生观看了首场演出。演出中掌声不断,清华师生对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艺术表现出极大热情。评弹艺术家们对清华师生良好的素质修养也表示由衷赞赏。

5月20日至21日,《雷雨》分别为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精彩的演出,受到两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北师大的学生是第一次观摩苏州评弹演出。只有300多个座位的敬文讲堂,挤进了400多位学生。两个小时的评弹《雷雨》演出,学子们被苏州评弹艺术魅力倾倒,赞叹声不绝于耳:“太精彩了!”“想不到啊,吴侬软语还能演绎精品《雷雨》!”

5月22日,苏州评弹第一次走进中国音乐的最高艺术殿堂中央音乐学院。恰逢2013北京现代音乐节,苏州评弹的演出也被纳入其中。下午2点多,300多座位的音乐厅坐得满满当当,其中还有一批在京的苏州评弹的票友们,他们把家乡的艺术进京展演当成是自己的重大节日。京城范围大,有的家住五环外,一清早就动身,花了三个多小时来到演出地,现场架着“长枪短炮”摄录机、照相机等,记录这场精彩的演出。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出是赴京高校巡演的最后一场,这也是苏州评弹首次在该校亮相。为了让传媒大学的同学深入地了解苏州评弹艺术,苏州市曲协副主席周明华应邀作了一堂《苏州评弹知识讲座》,从“什么是苏州评弹”讲起,详细地为大家讲授了苏州评弹的起源和艺术特点及弹词唱腔艺术等,还不时起身给同学们示范,与同学们互动提问答疑,让同学们学到了不少曲艺知识。当晚,来自天南海北的传媒大学的学子汇集于逸夫剧场内,静心地聆听着美妙的被誉为“中国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表演的《雷雨》。演出结束,台下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同学们还沉浸在评弹《雷雨》的情节中,久久不愿离座。该校许蕾老师说,苏州评弹《雷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到传统艺术的精彩之处,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姑苏水巷多,人家尽评弹。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以其优美、婉转、儒雅成为吴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说唱表演的方式讲故事,形式简单,以隽永绵丽的水乡雅韵流露出浓浓的江南文化风情。此次苏州评弹《雷雨》在京沪高校巡演大获成功,得益于江苏省曲协和苏州市评弹团审时度势,不断进行文化上的创新尝试。评论家认为,评弹《雷雨》在主题挖掘和内容表达上实现了两次超越;而地方曲艺与时代审美、古典美学意向与现代人文哲思的两次融合,又使其在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上完成了传统经典的当代转型。正是这些文化上的创新尝试,使评弹《雷雨》超越了地域拘囿,赢得了年轻学子的喜爱。

在去年的评弹《雷雨》的深港澳高校巡演中,香港城市大学中文专业大二学生李梓浩用“惊喜、好看、现代”这三个词表达了自己对评弹《雷雨》的喜爱,“这是我第一次看《雷雨》,回去后我一定把原著好好读一读,补补课。”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李欧梵(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看过演出后则表示,苏州评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居然能够以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经典,足以与话剧媲美,超越了原著,完全可以走向世界。”他甚至认为评弹《雷雨》比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得更精彩,“更加符合蘩漪与周萍之间情感上的感应,更加回归到人性本身。”“从话剧到评弹,从文学经典到当代审美,从古典美学到文化创新,评弹《雷雨》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

对此,此次评弹巡演的领队孙惕深有感触。他说,在日常演出中,苏州评弹面对的多为老年观众,他们是评弹的市场基础。但年轻观众也是评弹艺术传承的一部分,评弹更离不开年轻观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想借助经典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文学经典语传统艺术进行对接,一方面激发青年观众的观赏欲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摸索评弹艺术的创新路径,寻找评弹与青年观众的审美交汇点。

在《雷雨》中担纲主演的盛小云指出,中篇《雷雨》的改编主旨,首先表现在对原著精神的重新解读和深刻领悟,在此基础上赋予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承袭和回归了原著的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和对不可知的命运的叩问,自觉摒弃了庸俗社会学的色彩,具体表现在内容的剪裁取舍、人物性格的定位和人物关系的拿捏上;其次表现在对艺术经典品味的追求,在保持原剧"悲悯情怀"的同时,去呈现曲艺艺术的趣味和特色。以中篇弹词的形式来演绎《雷雨》,是想以“说噱弹唱演”“理味趣细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对苏州评弹艺术作一番崭新的诠释和尝试。

省曲协驻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芦明表示,评弹进校园这项公益性举措已经坚持了多年。应该说苏州中篇评弹《雷雨》赴京沪高校巡演,除了有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育意义外,更有抢救、传承地方曲艺艺术的内涵。该剧目的改编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难与困惑,但也同时收获了引领江苏曲艺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启迪。省曲协将一如既往,支持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走进更多高校,给莘莘学子带去艺术的香水,并从中得到收获的启迪。

据悉,启动于2010年5月的“苏州评弹《雷雨》中华百校行”,迄今已走遍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60余所高等院校,进行了80余场公益演出,累计有4万多大学生现场感受了该剧的艺术魅力。(通讯员 周明华 记者 穆姊)

本文转载自《繁荣》2013年5月出版总第106期15、16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