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月泉艺术流派(以下简称蒋派艺术),是我国近现代评弹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包含“说、噱、弹、唱、演”全部艺术手段在内的个性化审美表演体系。那么,蒋派艺术究竟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弄清这个问题,对于评弹艺术在新时期的重铸辉煌,以及探寻非遗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蒋派评弹艺术的形成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约定俗成的统称,起源于苏州,发祥于上海,是江浙沪一带最主要的曲艺品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文化保护名录。评弹艺术肇始于明清话本说唱,到晚清时已积累形成了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三大传承体系。蒋月泉正是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和“口传心授”培训模式,接受了评弹本真性基本功法的传承。

1934年夏,蒋月泉拜马如飞传承体系的第四代传人钟笑侬为师,学唱《珍珠塔》,并兼习俞调。然而,他与众不同成功之处是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出发,一旦感到这位师傅不适合自己的审美取向就立马改换门墙。是年秋,他转投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俞秀山传承体系的第四代传人张云亭门下,并与师傅以俞调拼档合作,说唱长篇弹词《玉蜻蜓》与《白蛇》。应该说,在学艺甫始即能很快找到符合自己意向的名师,是他传承评弹艺术并开创蒋派艺术所踏出的第一步。

更不易的是,蒋月泉为了进一步学艺,居然自降身份在1937年又拜其同门隔房师兄周玉泉为师。当时,他崇拜周的雍容台风、精彩说表和绝妙眼神,特别感到其用本嗓中低音所唱的周调沉稳大气、宽松甜亮,比自己用小嗓演唱的俞调更为引人入胜,因此决定再次改扩门墙。不能不说,此举对日后蒋派艺术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基石。

然造化弄人,就在次年春节与周玉泉首次师徒拼档演出时,蒋因用劲过大,喉咙出血,从此小嗓失音,再也无法以柔美的俞调登场表演。面对如此重大的突然打击,蒋月泉并无惊慌失措,而是因势利导,改用本嗓演唱朴实大方、节奏稳健的周调,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原先擅长的清秀飘逸、讲求音律的俞调风韵,着力发挥自己中音区好的特色,开创了豪放壮美,雍容大度,旋律优美,流畅华丽,韵味淳厚的蒋调。由是,蒋月泉所演唱的《杜十娘》《哭沉香》《离恨天》《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等评弹开篇,成为众口交碑、炙手可热的艺术精品,蒋调也跻身评弹的主要流派唱腔之列。

应该说,蒋月泉的这一战略应变与决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日后评弹界“一代宗师”的超一流潜质,而且,这也是所有大艺术家从逆境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不过,蒋调的问世,还不足以形成独特的蒋派艺术。因为作为一种独特的评弹艺术流派,它必须在全部的表演体系、尤其是“说表”的表演上形成自己的审美特色与艺术风格。可贵的是,蒋月泉很快就领悟了个中三昧。1944年,春风得意于大上海“空中书场”献唱的他,在无锡向评弹“巧嘴”姚萌梅求教,听到后者批评他是“小人穿大件衣裳,名气大,软壳蟹”时,顿觉醍醐灌顶,经一夜苦思,终以一位清醒艺术家的悟性,领会到其在“说表”上的不足,并从此勤跑江浙沪乡镇小书场,通过长篇书目苦练说表,形成了款款铺叙、搭扣紧凑、阴噱迭出、细腻雅致的审美特征,不出数年便获得“说噱得张云亭之妙,弹唱获周玉泉之神”的美誉,终于创立了为评弹界公认的蒋派艺术。

二、蒋派评弹艺术的发展

蒋派艺术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但其发展则主要在50年代。艺术史昭示我们,任何一种艺术流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的艺术大师应该而且必须随其所处时空条件的变化,不断发挥活态的主观能动性,在动态适应客观环境变异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艺术流派更上层楼。蒋月泉则正是这样的大师。

蒋月泉生活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地完成了从旧艺人脱胎成为新艺术家的转化,在世界观与艺术观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在治淮工地深入生活时为千军万马兴修水利的宏伟场面所震撼,深感要表演当代英雄形象,必须“要想办法使唱腔跟上时代的节拍,要唱快一点了”。于是,他从分析人物感情出发,研究新唱法、新技巧,终于搞出了节奏明快、气势强劲的“快蒋调”。

同时,随着他参加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的演出模式结构性变化,他在与其他艺术家同台演出中,继续加强“说”和“演”的锤炼与发挥,如他在演中篇评弹《林冲》“风雪山神庙”一场中,与搭档刘天韵协同融入了京剧艺术的写意表演手法,使自己表演林冲角色的说表和演技有了长足提升;在与“金嗓子”俞调名家朱慧珍合演《白蛇传》与《玉蜻蜓》时,演绎出蒋俞调相结合、以中快板为基调、旋律柔美,节奏明快的“女蒋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蒋派艺术的唱腔表现力。

特别值得击节的是,蒋月泉在参演诸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等新创现代书目和《庵堂认母》《厅堂夺子》等传统改编书目的中篇评弹过程中,根据剧情和人物的表演需要以及工薪族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欣赏趣味,研创出诸如“世间那个没娘亲”“徐公不觉泪汪汪”“赏中秋”“林冲踏雪”“游回基地”等脍炙人口、百听不厌的蒋派新唱段,将蒋派评弹艺术发展到一个更成熟和更完美的新阶段。
  1961年夏,蒋月泉在上海市人民广场举办的“评弹流派唱腔演唱会”上,以一曲感情充沛、韵味绵长的弹词开篇《莺莺操琴》倾倒了万名如痴如醉的听众,剧场的共鸣与掌声响彻宇梁,展示了鼎盛时期蒋派艺术在美学上的“征服性”魅力。

蒋月泉虽然从小天赋良佳,禀质过人,但始终是一位勤奋好学、潜心专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艺术大家。蒋月泉之所以能成为评弹界的一代宗师,蒋派评弹艺术之所以能成为中华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与其数十年来独到的艺术追求与美学思考分不开的。作为评弹艺术的忠诚守护者和杰出推进者,蒋月泉在评弹艺术史上留下了醒目的雪泥鸿爪,也为评弹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