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和刘兰芳、戴志诚、德江等一批曲艺名家19日晚到常熟“送欢笑”,为当地老百姓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公益演出。演出结束后,他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谈到曲艺的生存与发展,姜昆观点新颖,语言幽默。妙语连珠的背后,是他对这门让人欢笑的艺术倾注的严肃思考。

曲艺是“文化小菜”

当晚,刘兰芳的评书《趣说三国演义》、姜昆和戴志诚合说的相声《精彩网络》等节目,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还是有不少人喜欢曲艺的。”姜昆说:在多元化社会中,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不能光有外国大片和电视娱乐,曲艺也有很多“粉丝”。曲艺不是文化大餐,而是“文化小菜”。它的演出队伍小巧便捷,能够深入基层群众。像常熟,一个评弹团一年要演出400多场,每天有固定的观众,很多观众甚至买年票,他们把听评弹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这里不仅有江浙沪名家经常来演出,还有传统的夫妻档在跑码头,全市有若干小书场,评弹与这里的老百姓贴得非常近。

“一无钱、二无权,全凭一张嘴巴甜。”姜昆说,曲艺不可能像电影大片一样得到大把大把的投资,所以中国曲协一直鼓励曲艺工作者要踏踏实实,提高功力,为基层观众服务。

我们需要多些“赵本山”

近些年,由于赵本山的明星效应,东北二人转一下子在全国红火起来了,而赵本山自己组建的二人转剧团更是演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对此,姜昆非常赞赏。他说:曲艺是百分之百的“角儿”的艺术,有没有角儿,演出效果大不一样。赵本山因为自己的名气,把“丑角”艺术二人转经营得红红火火。这首先解决了一部分曲艺演员的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了,文化环境好了,年轻演员才有可能去尝试创新,把曲艺事业推向前进。

姜昆透露:中国的曲艺有数百种,但目前除了相声小品、评书快板等少数几个品种外,其它的日子都不好过,很多地方曲种都在艰难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中国曲协开展的牡丹奖评选,一方面是鼓励新人,另一方面则是褒奖各曲种的领军人物,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这就像球赛,没有球星的比赛是乏味的,同样,曲艺表演也需要有自己的明星。”

其实,像朱军、张国立、巩汉林等明星,原来都是搞曲艺出身。姜昆坦承:其它艺术门类吸引力更大,收入也更高,我们不能强求人人都一定坚守在曲艺阵地上。

相声不能带“荤”沾“脏”

“曲艺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面对崭新的时代,如果不及时创新,就会自取灭亡。曲艺不能做恐龙。”姜昆认真地说,“现在有人老是强调原汁原味,排斥新东西,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话题转到姜昆自己的行当——相声。“有人说,马季先生创新的歌颂型相声,断送了相声的发展。这是歪理。难道歌颂型相声中就没有笑声么?”

姜昆眼下除了在各地“送欢笑”外,还在联络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等人的家属,征集展品,筹备“中华相声百年展览”。他告诉记者,前不久,天津搞了个“非相声演员说相声”,其他行业尤其是影视演员也说起了相声,这本来是好事,但出现了很多庸俗的东西。因为一些人不清楚相声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还标榜“荤”的、“脏”的是正宗的相声。如果说过去相声中有荤的脏的俗的成分,但那是已经被抛弃的东西。我们不能再走回头路,一定要走健康发展的路子。(张粉琴)

(摘自 《新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