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演唱,大多时候使用吴侬软语,言语间有江南水乡的温柔。所以,评弹里的一些经典曲目大多都是才子佳人的戏码,如《描金凤》、《西厢记》、《白蛇传》、《珍珠塔》。不过,评弹里也有一些刚劲有力的曲目,如以海瑞为主角的《大红袍》、《铡美案》、《顾鼎臣》等。解放后,还出现了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新戏,如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变而成的《芦苇青青》。《芦荡火种》后来还被改编成京剧,叫《沙家浜》。而张调的开创者张鉴庭先生,则尤其擅长这类题材和角色。

同之前介绍的几位评弹大师不同,张鉴庭先生是无锡人。从民国时到改革开放初,无锡虽然无法和上海、苏州、杭州那些大码头(艺人们把市场叫做码头)相比,但在江南也不是个小码头。可惜的是,无锡的评弹人才始终不像苏州、上海那样星光闪闪。张鉴庭是个例外。

张鉴庭先生不是一开始就学的评弹。9岁时,他随演唱宣卷的舅父在家乡农村地区演出。宣卷是宋元时期开始出现的说唱曲艺,内容大多是佛教故事、民间传说。张先生12岁在杭州加入鸿庆堂绍兴大班,同年登台,14岁就在杭州大世界演出。16岁进髦儿戏班,学老旦和丑角;17岁在浙江湖州桑林镇拜弹词演员朱咏春为师。40年代和弟弟张鉴国拼双档。弟弟张鉴国的弹词完全得授于哥哥,一首琵琶弹得极佳,在老听客当中,有“琶王”的称号。

张鉴庭——评弹里的麒麟童

张先生绍兴大班时,在《打銮驾》、《断太后》等剧中饰包公,艺名小麟童。京剧演员周信芳七岁登台演出,艺名七龄童,后来红了,人们就就他麒麟童。而张鉴庭先生叫小麟童,一是为了借周先生的名气,二也说明张先生的水平当得起小麟童的称呼。而日后,张先生开创的张调,和周信芳的麒派唱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张先生的拿手戏《铡美案》也和年幼时在绍兴大班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朝时,江南人中入阁拜相的很多。所以在江南,以这些阁老们作为主角的剧目有不少。比如之前我们说过的《玉蜻蜓》,就是以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为主角。而《顾鼎臣》一剧,则是以明朝弘治十八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的顾鼎臣为主角。《顾鼎臣》讲的是顾鼎臣退居家园,某日春游,避雨乡民林子文家,顾见林妻陆素贞仪态端庄,酷似其亡女,允收为义女。当地兵部尚书之子毛君瑞,见陆姿色,顿生恶念,调戏不成,授意家奴杀死老帐房,移尸林家门口,将林子文以杀人凶手治罪。陆素贞求援于义父顾鼎臣。顾因虑及身份,赋诗致知县,暗示其将林开释。知县仍唯毛家之命是从制林死罪。顾无奈亲手具文向皇帝伸冤。当林子文行刑时,顾鼎臣亲赴法场营救,昆山知县拒不容情,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皇命宣告林子文无罪,当即获释,夫妻团圆。其中,剧中有绍兴师爷一角,被张鉴庭演绎的淋漓尽致。

张鉴庭先生在评弹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十美图》、《顾鼎臣》都是张先生改编创作的,然而张先生1929年初入上海,上海的观众却并不买账。此后,张先生曾5次到沪,均未走红。其间,他在润余社前辈郭少梅、程鸿飞、夏荷生等帮助下,对《顾鼎臣》、《十美图》唱本不断揩磨,又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几年后艺事大进。1939年8月,张第7次进上海,隶沧洲书场,方才名声大振,走红书坛。张先生虽不像其他评弹大师出身世家,但最终却能开创张调,与蒋月泉、朱雪琴、杨振雄、徐丽仙等并列,和他越挫越勇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一点与遭遇变故后又异军突起的麒麟童先生相似。“小麟童”的称呼实至名归。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w0384p4lmwq&auto=0"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embed>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