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江南水乡姑苏,千百年来培养出一代代文人墨客,也孕育了独特的评弹艺术。近年来,著名评弹艺术家盛小云不仅长期活跃在舞台上,而且还到全国各地进行讲座。通过她的讲述,可以领略评弹这门优秀传统艺术的独特之美。

姑苏水乡与苏州评弹

海外有诗曰:“吴头楚尾水乡情,江左文采出评弹。”“苏州,这方软水温土,千百年来流溢着多少风流、潇洒、雅致、温情,养育出多少文化精灵。太湖烟波浩渺,水巷清流浸润,孕育了苏州的明净、柔美、灵秀和智慧。水是苏州的生命,是吴文化的魂魄,她造就了苏州风物清嘉,人文灵慧……评弹,就孕育和成长于这样丰蕴的吴文化环境中。”

“穿越历史的尘埃,拨开岁月的瞳孔,世人总能惊喜而又不无感叹地发现,穿梭于姑苏———这片水乡泽国的江南沃土,这座精致幽雅的人间天堂,无论是往哲先贤,抑或官宦显达,还是平民布衣,姑苏人士的精神世界似乎总是那么富裕。纵然,这与这一地域历来的富足不无关联;然而,另一种解释看似偏颇却其实更为合理,也更令人叹服——这一切皆与苏州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带有前现代社会色彩的传统人生信仰与生活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波澜不惊、知足常乐、洞若明火、与世无争。由此,苏州自古俊采星驰、人才辈出;由此,苏州诞生了‘幽兰’昆曲和‘茉莉’评弹此等诗一般美妙、飘逸、清俊、超脱的艺术奇葩;由此,苏州方能将古城创建之初‘二八’水陆城池的完整格局大体无差地保留至今,才可将尊贤尚文、府庙合一的人文传统精粹与亭台雅阁、小桥流水的生态奇观传承至今。

苏州评弹,作为苏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其简便的说唱形式、精彩的书目内容、惟妙惟肖的表演方式深受广大观众和海外侨胞的喜爱、赞赏。她与中国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三绝”,又同昆曲、苏剧并称为苏州曲坛的“三朵奇葩”。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其中,苏州评话又称“大书”,只说不唱,以一人演出为主,其表演讲究“说、噱”,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如《三国》、《水浒》、《岳传》等;苏州弹词又称“小书”,有说有唱,一般以两人演出为主,其表演讲究“说、噱、弹、唱”和“理、味、趣、细、技”,内容多为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和儿女情长的民间故事,如《珍珠塔》、《三笑》、《玉蜻蜓》等。数百年来,历代评弹艺人凭着锦心绣口,将人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融入了艺术,从而寓情于理,寓教于乐。

明末清初,苏州评弹开始逐渐兴盛。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出现了一位为乾隆皇帝“御前弹唱”的“七品书王”王周士。相传1775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在苏州听说有个弹词名家叫王周士,便在苏州行宫沧浪亭内召见他御前弹唱。但主仆二人对面坐着,乾隆帝觉得王周士怎么像在对领导汇报工作似的,就让他不要紧张。王周士说,我不是紧张,实在是说书还是在茶馆店里更好,说书先生在上面一呼,听书的在下面一应,大家的精神气就来了,这要有个氛围的。乾隆想了想说,那我们就去茶馆店吧。一听说皇帝老儿也来听书,百姓们都不敢坐了。乾隆说,传朕旨意,凡是中过功名的,都往前面去坐。从此以后,说书先生台前面的那一桌,就叫做“状元桌”了。

皇帝听书听得欲罢不能,后来竟然带着王周士一同回转京城。王周士住在紫禁城内,每逢皇帝一有空闲便继续御前说书,甚受青睐。不觉数月过去了,王周士因家有妻儿老小不得在京城久留,便提出回苏请求。乾隆皇帝爱他书艺高超,便赐封他七品冠带。

在王周士之前,评弹艺人由于地位低下,说书时,若有身份高的人进出书场,艺人必须暂停演出,起身拱手迎送。有了御前说书的经历,又得了皇帝的赏赐,王周士的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从此再也不用低头哈腰,忍气吞声地卖艺求生。自王周士起,书台正上方便有了“恕不迎送”四个大字,艺人演出时不管进出书场的人身份有多高贵,都不用起身迎送了。自王周士之后,评弹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升,一直到民国时期,评弹演员也与读书人一样,着长衫演出,被称为“说书先生”,与看病的“郎中先生”、私塾的“教书先生”和占卜的“算命先生”一起,都被尊称为“先生”。

王周士不仅书艺了得,还善于总结评弹表演艺术的理论心得,精炼成历史上著名的“书品”、“书忌”,以传后人,并于1776年创建了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光裕社”。所谓“光裕”,即为“光前裕后”的简称,是“光大前人,裕润后代”的意思。在成立以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光裕社制定行约行规,逐步规范起评弹艺人从拜师学艺、师满出道到同业竞争等一系列行业行为,使评弹艺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从而促进了评弹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书品”与“书忌”,简而言之,就是评弹表演的规范和禁忌,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口诀每句四言,简明工整。直到今天,“书品”、“书忌”仍然是被评弹艺人奉为圭臬的表演准则。全文如下:

“书品”十四则: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

“书忌”十四则: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接而不贯,扳而不换,指而不看,望而不远,评而不判,羞而不敢,学而不愿,束而不展,坐而不安,惜而不拼。

评弹“至美”

“水天堂”的滋养、吴文化的浸润,孕育和塑就了苏州评弹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品格:“雅”与“细”。我们说,苏州评弹的“雅”,既是“风雅”、“典雅”、“优雅”、“文雅”之“雅”,亦为“雅俗共赏”、“雅俗兼容”、“俗中见雅”之“雅”。评弹“至美”,如下为证:

其一,语言表演之美——灵动、细腻、通透。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曾这样来形容:“评弹艺术家们对评弹语言,也就是吴语文学,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创造。说书人吸收了大量鲜活的生活语言,小街细巷、深深庭院、茶馆酒楼、闹市码头,各种人物口头说着鲜活独特的吴语方言。吴方言所特具的幽默、轻松、微妙、传情,各种比喻、俏皮话、歇后语、双关语,都被评弹艺人运用得出神入化。艺术家们熟悉这些语言特殊的意蕴与丰富的表现力,组成书中的表与白———表白、官白、私白、咕白、衬白、托白。苏州评弹‘六白’融合成评弹的叙述语言与角色语言。评弹的叙述方式,不仅是如布莱希特所说的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跳进跳出,在演员与角色之间还有不同的空间,还有种种已跳未跳的叙述地带与角度。评弹的语言叙述系统是灵活多变的,有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视角。”历代名家将评弹的语言凝练得炉火纯青、臻至化境,其中不少都自成一派、独树一帜。

此外,对书中角色心理状态的细腻描摹与深入刻画,则是苏州评弹又一令人惊叹、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精雕细刻、曲径通幽,往往充满了内在的戏剧性,“评弹最通人性,最富人情”。关于这一点,长篇弹词《珍珠塔》“陈翠娥下堂楼”一段无疑是最佳典例:小姐下18级堂楼阶梯,欲进又退,欲行还止,内心世界错综复杂。这段书过去的艺人可以说上好几天,其细腻程度可见一斑。再者,评弹艺术的“精、气、神”至关重要,面风、手势、动作、体态、口技等元素在评弹表演中无疑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此处,另以长篇《啼笑因缘·寻凤》中女主人公沈凤喜等待心上人樊家树到来时的一段错综复杂的心理描摹为例:(表):格么(那么)沈家阿勒(是否在)等你呢?等子倷长远啧。今朝凤喜天朆亮就起来,为啥么?昨日约好樊先生今朝要到屋里来白相,那哼(怎么)好睡晚早(睡懒觉)呢。吃过早点心么,心神不宁,在园子里咄咄转齐齐转(打转),转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啧。那哼樊先生还勿来介?哎!想想自己太天真了,人家是有铜钿格(的)少爷呀,那哼会(怎么会)到伲(我们)格种(这种)穷人家来白相呢?昨天娘热情邀请,他不过敷衍而已:说要来的,要来的。我那哼好当真呢?再说,就是他今朝降低身份真的来拜访,给他看见伲屋里什梗(这样)穷,什梗龌龊,阿要难为情呀!我亦拿勿出啥格(什么)好么事(东西)来招待俚。想想樊先生还是勿来格好。但是真格勿来么又觉着有点失落,就这样凤喜既想俚(他)来亦怕俚(他)来,勒(在)矛盾当中煎熬,足足等了三四个钟头啧。现在太阳升得老高,樊先生还朆来,看上去勿会来啧,心里只觉得空落落。现在凤喜人扑在房间格窗台浪(上),勒浪(在)看蚂蚁搬场,斜对过就是大门,眼睛勒浪看窗盘浪格蚂蚁,耳朵在听大门浪格动静。心焦得来,哪哼还朆来呢!

这段书仅用语言、面风、体态等形式,便将一位少女对恋人既期待又羞涩、既想见又怕见、既想他来又怕他来的内心世界描摹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二,服饰装扮之美——清雅、柔美、温婉。一般而言,服饰装扮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便是苏州评弹的最富典型意义的服装组合。长衫与旗袍能恰到好处地映衬展现出国人的身材体型与气质特色;长衫与旗袍极好地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彰显了国人内敛、含蓄与谦恭的特质。长衫之下所凝练的男性风骨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士阶层一脉相承的精神品性。而以评弹女艺人所着旗袍为例,其最盛行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恰恰也正是苏州评弹风靡沪上的“黄金时代”。我们说,对于穿旗袍的女性而言,至关重要的莫过于“读懂”旗袍的物语、内涵与品格。有人说,“旗袍的美,美在她的性感,看似裹得严严实实,却又凸显得彻彻底底,她让女人还原一个完整的女人,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旗袍无疑展露了中国女性所特有的美,有的是张扬与内敛,灵动与雍容,华美与端庄。旗袍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追随着时代,以其清雅的诗情、柔美的画意、温婉的气息、灵动的品格,展现了中华女性所特有的贤淑、典雅、清丽、柔情。旗袍贯通了过去和未来,联系着生活与艺术,将评弹风致雅韵的“至美”奉予世人。

其三,唱腔唱词之美———悦耳、文雅、隽永。苏州评弹曾被台湾国学大师俞大纲盛赞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这一高度赞誉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苏州弹词的唱腔和唱词之“美”。评弹能够得到广泛恒久的流布传播,同其众多的弹词流派唱腔无疑是密不可分的。400多年来,从最初的三大流派唱腔开始,发展至今共有20余种流派唱腔,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如“俞调”的清澈幽美、舒徐缓慢,“周调”的稳健质朴、深沉含蓄,“徐调”的唱腔委婉、节奏舒缓,“薛调”的铿锵明快、刚柔相济,“蒋调”的旋律优美、大气流畅,“张调”的刚柔并济、苍劲有力,“琴调”的激情奔放、起伏跌宕,“丽调”的清丽圆润、妩媚柔韧,“小飞调”的明快流畅、一气呵成等,可谓悦耳动听、引人入胜。苏州弹词流派之丰,堪称我国“戏曲(曲艺)之最”。

苏州本为人杰地灵的文化宝地,加之评弹在其发展过程又得到了大批文人雅士的参与润色,从而使得其唱词文雅隽永,雅俗共赏。以下谨展示苏州弹词的部分流派唱腔及其代表开篇那优美的经典唱词:

“蒋调”开篇《杜十娘》:窈窕风流杜十娘,自怜身落在平康。她是落花无主随风舞,飞絮飘零泪数行。青楼寄迹非她愿,有志从良配一双,但愿荆钗布裙去度时光。

“薛调”开篇《红楼梦·紫鹃夜叹》:月黑沉沉夜漫漫,风惊铁马隔帘喧。静悄悄西厢无声息,有一位多情多义的婢紫鹃。她是独坐窗前愁不寐,孤灯挑尽未曾安。

“俞调”开篇《宫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贵妃独坐沉香榻,高烧红烛候明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