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如约奏响,曲目内容大都由斯特劳斯家族包揽而显得老套,可是依然令全球男女老少沉浸在欢乐中,也意味着2010来到——我们心中对这一个年头充满了多少期盼!作为凡人此时大的不说,即便遇上小的惊喜,亦有不虚度光阴之感。举例说,拆开新购得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六十年中国戏曲现代戏精品精选·评弹篇》与《评弹俞调名家系列之四·朱慧珍专辑》两盒录音光碟,一一聆赏,真可拿“忽如一夜春风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诗句作比喻。
前者囊括上海评弹团(原名上海市人民评弹团)自新中国建国后主要现代创作书目的代表性唱段,由刘天韵、周玉泉、蒋月泉、薛筱卿、张鉴庭、张鉴国、朱慧珍、徐丽仙、周云瑞、杨振言、陈希安、余红仙等名家演唱,其中有些书目尽管带有当年时代的浓厚政治性色彩,但是唱段一旦经过名家雕琢点化,流派的无形印记,就像给唱词插上了一双翅膀,赋予了可以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如同李少春、高玉倩、刘长瑜的《红灯记》、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的《芦荡火种》、童祥苓、沈金波的《智取威虎山》、李丽芳、赵文奎的《海港》等京剧原创现代戏,迄今仍被奉为“红色经典”长久上演一样。在笔者看来,后来一再加工拔高的“样板戏”,人物由于执意强调“三突出”而离开生活真实越来越远,缺血少肉、形象干瘪而不可信。相对比较,此盒评弹录音光碟中的书目,由于尚未受“样板戏”之风影响,倒是建国后新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记录与写照,尤其《刘胡兰》《王孝和》《芦苇青青》《党员登记表》《白求恩大夫》《白毛女》《罗汉钱》等,以今天目光衡量,思想内容还是具有一 定积极意义。
后者收入的朱慧珍老师九个唱段,有《琵琶记》《描金凤》两个罕见唱段为编辑经过深入挖掘而得、首度面世,无疑有助于后人全面认识朱的艺术成就,可贵的是,盒内附有编辑自己搜集撰写洋洋八千字的背景介绍材料,除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艺术分析评论,还通过重访吴宗锡、陈希安、杨德麟诸位曾经与朱共事的老领导老同仁,将评弹界第一名女性党员的朱慧珍于四十年前不幸“非正常逝世”的原因与经过作详尽披露,令人震惊的是,朱1962年后患精神分裂症告假病休,身不由己退出书坛,竟然缘自上层对她的过高精神压力(据说田汉有话,没有自己流派唱腔的党员演员要开除党籍)。笔者认为,第一,朱虽死于文革年代,然而成因却应从起码六载之前算起;第二,以朱开创“新俞调”和“女蒋调”等的卓越贡献,她在书坛的影响号召力、地位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其他任何的流派创始人。而对长时期影响着文艺界的极左思想习惯势力,此例倒是引起人们继续进行充分足够的反思。编辑在光碟封面赫然标明,朱为“女腔俞调不可逾越的巅峰”,乃一句经得起时间检验 的实言也。此位素未谋面、颇有眼力的责任编辑姓名张磊,笔者谨以评弹爱好者名义,向中唱上海公司张编辑深致敬意与谢忱。
若用今天商业眼光看,出版方欲靠挖掘评弹艺术老艺人音像资料来获得赢利,大概是有些难度。不过,从保护国家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上,他们应该享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声誉。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斯特劳斯家族作品一样,我国的评弹和京昆剧等,在世人概念里,都是人类社会无国界的共同艺术财富,论价值是无上下高低之分,但愿所有音像出版单位,皆能引中唱公司为自己行业之榜样楷模,多多拥有张磊编辑那样既有责任感事业心,又精通业务的人才。
相信这不单是笔者个人的热切期盼与等待吧。
2010年1月10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