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名家盛小云今年5月携评弹《雷雨》二度进京,巡演于各高校,以纪念《雷雨》诞生80周年。出于好奇,我到网上搜索演出视频,结果一下被其吸引住,演员那“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表演艺术家苏民赞语),令人陶醉,无怪乎此前全国数十所高校竞相邀其前往演出并好评如潮了,亦无怪乎2010年中国文联与文化部举办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展演时,曾专邀其作为唯一一台非话剧艺种进京演出了。
在我看来,苏州评弹《雷雨》的改编成功,至少得益于以下三方面要素。
一是演员本身具有精深造诣与巨大魅力。主演这部评弹的盛小云,是颇具影响力的评弹名家。她嗓音甜润清丽,运腔委婉自如,说与唱都极具韵味,尽得俞、丽、蒋等派之精华。她曾以长篇弹词《啼笑姻缘》、《游龙传》、《白罗山》出演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与新加坡,并于2004、2005年分别在上海、杭州、苏州、台湾等地成功举办轰动一时的个人演唱会。而与其合作者,亦均为功力深厚的当代评弹翘楚,如角色鲜明的施斌、清俊儒雅的徐惠新、幽默戏谑的吴静、清纯恬淡的陈琰等,他们都为演出增色不少。
二是改编指导者具有高卓的专业学识。据盛小云说,将《雷雨》改编为评弹,她很早就有此种想法,但直到2008年,她才在一位上海企业家主动赞助下,开始组织班子编写台本。没想到,经半年努力而形成的初稿,却遭到无情否决。困难中,她想到了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栋霖先生。在朱先生的指导下,演出台本弱化了“鲁妈”线索,而将蘩漪与周萍作为矛盾主线:第一回《山雨欲来》,围绕“喝药”展开故事情节;第二回《夜雨情探》,以周萍雨夜探望四凤互诉衷情推动剧情发展;第三回《骤雨惊雷》,表现蘩漪于雷雨交加之夜悲愤、绝望地撕开周家伦理隐情,将悲剧推向高潮。由于主线分明,结构合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观众能被紧紧抓住并且深受感染。朱先生则凭借《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一文,荣获第七届牡丹奖理论奖。
三是观众定位颇为精准。苏州市评弹团《雷雨》剧组从一开始,便将大学生设为自己的主要观众群,同时采取赴高校巡演之方式,主动将戏送到大学生中间。为引起大学生共鸣,他们将原话剧中的心理活动都改成了对话,并将蘩漪重塑为“痛苦的”蘩漪,同时又给周萍“一个忏悔的机会”。此外,还增加了蘩漪和周萍的前传。总之,是在努力贴近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自2009年正式上演于中国评弹艺术节以来,这个由八位演员参与演出的中篇评弹,已获各方面美评。钱理群先生认为:评弹《雷雨》完成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话剧到二十一世纪今天的转变”。这种褒赞,无疑是对改编者与演出者以创新精神弘扬话剧经典的一种充分肯定。
苏州评弹《雷雨》宣传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