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下午,吴宗锡评弹观研讨会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在上海联合召开。与会代表约60-70人,有好几位由苏州赶来,还有从北京赶来的,主持人是周介安。
为更深入地探讨吴宗锡的评弹观,市文联和市曲艺家协会特邀了文学、戏曲、曲艺、音乐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其对繁荣和发展评弹艺术的意义与作用。主持人周介安讲,今天与会的专家、学者是文学、戏曲、曲艺、音乐界的精英。
研讨会一开始,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的王汝刚宣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发来的贺电。王其康院长首先介绍了“吴宗锡评弹观”发起缘由,又有夏锦乾教授谈了成文经过。王其康院长在介绍时还读了95高龄的老上海文化界领导刘厚生看了"吴宗锡评弹观"后写的六页回信的摘要。
吴老今年高寿八十八,与会代表认为吴宗锡是评弹界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前无古人,后缺来者”的,讲吴老“老马识途”、“宝刀不老”,祝吴老身体健康、“作新贡献”。时间有限,会仪发言仅三小时,实际上恐怕六小时也远不够。
会上有人讲评弹是“全世界没这么好的品种”,这是综合性的,本来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评弹不已是“中国最美的声音”了吗?
吴老最后讲话,说受到鼓舞,很感动,因大家是出于真心,确实,理论是评弹艺术的薄弱环节,吴老还讲许许多多的大专家都喜爱评弹,叶圣陶、郭绍虞、俞振飞、盖叫天、贺绿汀、谢添、谢晋、张乐平、华君武、余是之等等等等,很多的,为什么呢,因了评弹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参加会议的人有老领导龚心瀚、丁锡满等,有昆曲名家蔡正仁、张静娴等,滑稽名家王汝刚、程全等,苏州的有朱栋霖、袁小良、殷德泉等等,上海的评弹专家、名家就多了。
笔者在会上听到,吴老五岁读私塾启蒙,有国学根底;七十年前,吴老就读上海的格致公学,就是现在的格致中学,那时那是一所双语学校,语文是中文老师教,数理化等用英国课本,外籍教师教;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吴老就读上海著名的、要求很高的圣约翰大学,这样的学历,恐怕目前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有一本杂志《档案春秋》,2013.04期上就有吴老的文章,讲他的中学生活,还有当时(1942年)老师对他的评语(英文的),说他俊美、聪明、好学,说他身体虽弱、思维敏捷,说他只在课堂,不上操场,因他自己说自己不善言词,开出口来却滔滔不绝,故正好希望他多做少说云云。
吴老搞评弹,他的艺术起点很高,1945年时便写诗、写歌词、写散文,搞翻译。他的笔名左弦,“左”指革命,不是今天那种复杂而又令人不快的含义,“弦”指艺术,取自缪斯女神手中的七弦琴。缪斯女神Muses,是古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也。夏史这笔名用的也多,笔者不知其意。
《吴宗锡评弹观研讨会》主席台,左起周介安、吴宗锡、宋妍、杨益萍、沈文忠、王汝刚
《格致公学》1942年秋老师对他的评语,载《档案春秋》2013.04月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