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调查”栏目为什么要介绍两位评弹演员?
一开始,我也有些困惑,觉得这类的报道在文化版更合适。但在整理录音、回想采访过程中他俩的状态时,我倒觉得,这个题目做“柒调查”其实挺合适的。
临近年关,很多人的心中不免浮动着一些感慨和迷茫。 “哎时间过得真快”、“这一年又好像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明年要过得更充实一点”……之类的话,是很多人都在暗自和自己说的,而各行各业的人,也都继续为“如何成为一个佼佼者”而努力和困惑着吧。
徐惠新和周红是评弹界的佼佼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角儿”,受听客欢迎,也拿了许多奖,更因为他们人过中年,仍对“提高业务”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由衷的快乐和进步。这种“工作状态”,我猜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吧。
在采访中,我记住了两个细节。周红家里的录音机CD机总是开着的,播放着评弹老先生们的经典唱段,而只要音乐一关上,她的嘴巴就打开了,不断地哼唱各种唱段,有时候是随口哼哼,更多时候是一句话反复唱,琢磨哪种情绪、唱法最合适。
而徐惠新呢,写的多。他从1990年就开始说《秋海棠》了,12年下来,当年200元买下来的剧本,他还在改!
你可以说,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痴迷,可这不也是一种“敬业精神”吗?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如果想要成功,就要付出不亚于人任何人的努力。 ”
所以首先,我是想把徐惠新和周红当作 “职业励志模范”向大家来介绍的。
而且,请注意,他们从事的评弹业可以说是“不景气行业”。在一片低迷中,他们却能过得有滋有味,你好奇吗,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
最后想告诉大家,12月22日,下周六,徐惠新和周红在半度继续演出《秋海棠》。尤其推荐听得懂上海话的读者去体验。我甚至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一部电影都要100元的年头,这场50元的“现场评弹”,真是全上海性价比最高的演出啊,没有之一。
演出前两人的调琴、交流是必须的 入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