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苏州评弹一代宗师蒋月泉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从最近热刷的朋友圈信息,到江浙沪各地举办的大型纪念专场,都能看出蒋月泉的影响之大。常闻评弹迷十有九“蒋”,这“蒋”就是指蒋月泉的蒋派艺术。当年的我就是在广播电台、各类唱片和苏沪的书场里听到了蒋调,开始痴迷评弹的。当年见到演出中的蒋月泉先生,只是远远地观望偶像,静静地聆听。他所创造的蒋派艺术成为我终生的艺术享受,我也成为他永远的忠实知音。
我和众多知音都认为,蒋月泉的蒋派弹词艺术首先吸引人的是其弹唱艺术。蒋月泉年轻时就创造了旋律优美、韵味醇厚的蒋调。蒋调从最初精于音律长于抒情的优美唱腔,逐步提炼,达到技法和感情的统一。从蒋月泉现今的保留篇目来分析,如《庵堂认娘》《厅堂夺子》《白蛇》《白虎岭》《陈喜读信》《人强马壮》《夺印》等经典作品,都是在他嗓子变哑以后另辟蹊径,找到了“高声轻过,低音重煞”的艺术处理方法,把蒋调又推进了一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一个流派的创造不易,从初始的音韵优美到最终确立以情见长的核心风格,不断地追求完美,才是艺术最难能可贵之处。蒋调仅是蒋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蒋派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评弹艺术体系,把苏州评弹的说噱弹唱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欣赏者充分得其美感的享受。蒋月泉的艺术魅力在于——不断创新把握好审美判断,踏准时代的音符与时俱进,充满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多数评弹迷都成了蒋迷,众望所归。
在蒋月泉走红的那个年代,他能来苏州演出的机会很少很少,要亲眼看到他的演出真要几年轮一回。能和名家大师零距离接触,合个影签个名,多半是梦想,而我却有幸梦想成真。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蒋月泉弟子华国荫家里,由同学引荐,亲见其人、其貌、其音、其品,面对面领略到了蒋月泉先生幽默风趣、风度儒雅的艺术家风采。他畅谈邓丽君歌唱艺术的特点和邓丽君的影响力,认为值得评弹借鉴,他的艺术观点、他谦逊的品质和对评弹的一片深情,让我至今难忘。
更幸运的是,后来因工作关系,我又多次接触到蒋月泉老师。1996年两次拍摄蒋月泉人物专题片(这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蒋月泉电视人物专题片),2000年秋在华东医院探望病中的蒋月泉,2001年春又在苏州华国荫家中再次见到蒋月泉先生——那是我见到蒋先生的最后一面。
我在苏州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围绕蒋派艺术搞过各种类型的节目,如人物专题片《蒋月泉姑苏寻踪》《蒋月泉弹词流派唱腔演唱会》、大型现场访谈《回忆一代宗师蒋月泉》等。蒋派传人录制的长篇弹词《玉蜻蜓》有3个版本,后期还制作了青春版的长篇弹词《白蛇》,这些节目播出之后好评如潮,反映了蒋月泉先生以及蒋派艺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凡熟悉蒋月泉先生的人或许都会觉得,“评弹为伴,艺术至上”这八个字是蒋月泉人生的写照。当你和蒋月泉在一起时,话题永远是评弹,他仿佛已把自身浸润在评弹艺术中,与评弹浑然一体。工作中他讲的、研究的是评弹艺术,生活中他谈论的还是评弹,他就是这样深深地热爱评弹,无处不透露他对评弹的深情。在蒋月泉先生晚年,我和他的几次短暂接触中,我发现,他还是那么深深地关心评弹,担忧评弹,关切着青年演员的成长、书场的演出和电视书场的发展。
蒋派弹词艺术影响了几代人。人们忘不了通宵达旦排队一票难求的情景,忘不了文化广场万人沉醉《莺莺操琴》的场面。他唱红了江南大地,唱响了大江南北,飞声港澳台,回荡海内外,在加拿大、美国都有蒋派艺术的书迷知音。能流行的艺术才会薪火相传,蒋派艺术如今已传承到第四代。蒋调代代传唱,这或许是蒋月泉最大的愿望,也是所有热爱评弹的人们的希望。
蒋月泉是崇尚艺术追求的良师典范,他的一大批学生乃至隔代传人都对他十分崇拜、敬仰,倾心传承蒋派艺术。蒋月泉一生与苏州评弹为伴,耗尽平生追求艺术,谱写出对评弹深情缱绻的生命乐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