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说繁花。
“写《繁花》的阶段,我耳朵边一直有一位苏州口音的上海老先生,一个人慢慢讲,声音不温不火,不高不低,再麻烦的背景名堂,再吵闹的男女对白,先生总是笃定泰山,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说得源源不断,像是用不着我考虑,我只要听,只要记就可以了,真是特别。”作家金宇澄写作《繁花》时的畅想正变为现实。
9月、10月评弹《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季第三轮演出将以六回书+SP(特别篇)全七回演出形式,登陆上海大剧院。制作人洪亦非表示,无意在微信中听到高博文用上海话读了一段《繁花》,当时就想,比起电影、话剧,改编《繁花》,大概评弹会方便些,似乎社会的复杂生态评弹最能说出来,“当感觉无力时,可以从传统中找到力量。这是金宇澄先生创作《繁花》的思考,我们偷懒效仿金先生,回溯评弹传统的‘说’,只为实验尝试,留有余地,笃笃定定,慢慢讲,慢慢说。”
《高博文说繁花》除高博文外,集合了上海评弹团黄海华,陆锦花、吴静慧、解燕、周彬、陶莺芸等优秀演员,完全按照小说《繁花》顺序、逻辑与节奏,小说一章,说书一回。全书从引子、31章加尾声,合计33章,因此《高博文说繁花》也计划为33回书。常规评弹长篇为15回,中篇3—4回书,而《繁花》有33章,对于评弹而言就是超级长篇了。因此制作方参考美剧概念,以季播剧方式呈现,计划将《高博文说繁花》分成5—6季,每季分成4—6回书不等。每回书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彼此又有联系,每一季之间也有关联。可以从头看连续看,也可以单季看,若只看一回,也是一出完整的戏。高博文表示,这样的方式,即是对金宇澄原著小说的尊重,也是简单且高效的方法。
近年来,上海评弹团继承传统基础上,为吸引更广泛的关注与新评弹、新观众,推出了多部符合上海都市气质的新编原创作品,如评弹系列剧《半生缘》、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等。“都市评弹”概念呼之欲出,《高博文说繁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去年12月底,《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回首度亮相于试运营的“上海大世界”,意料之外的良好反响,促使今年3月该剧推出第一季全回演出。首轮演出结束不到1个月,第二轮“表演艺术新天地”的精选三回,再次推出,依然一票难求。上海大剧院全季连续演出,将再次检验该剧的市场性与可持续性。
上海评弹团演员高博文、陆锦花等在大世界戏曲茶馆说《繁花》。
近年来,上海评弹团继承传统基础上,为吸引更广泛的关注与新评弹、新观众,推出了多部符合上海都市气质的新编原创作品,如评弹系列剧《半生缘》、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等。“都市评弹”概念呼之欲出,《高博文说繁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去年12月底,《高博文说繁花》第一回首度亮相于试运营的“上海大世界”,意料之外的良好反响,促使今年3月该剧推出第一季全回演出。首轮演出结束不到1个月,第二轮“表演艺术新天地”的精选三回,再次推出,依然一票难求。上海大剧院全季连续演出,将再次检验该剧的市场性与可持续性。
《繁花》小说以上海方言为文,不懂上海话的读者,也能通过阅读理解。但在舞台上,这样的功能会被稀释。高博文等主创团队思考再三,既然是“说繁花”,那就以评弹说表为基础,剧中人物对话加以上海方言俚语,弹唱则保持苏州弹词和传统曲调,“小说中各地方言丰富多彩,这一点恰可充分发挥评弹演员的语言能力。书友观众可在此剧中听到上海话,苏州话,同时还有以江浙地区为主要的各种地块的特色方言。而这些都将配以全剧字幕,以方便大家听懂。”演员们一人饰演多个角色,从主人公沪生,梅瑞、阿宝到绍兴阿婆,剃头师傅……《繁花》百像人物都由他们一一“说出来”。金宇澄表示,这就像回到一部评弹说书先生的书里,有意思,苏州口音、上海口音的老先生一转身,回进了传统大世界——一个可以开口说,开口唱的环境,我这是做梦,还是真的,蛮好蛮好,我乐观其成。
《高博文说繁花》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新创作,也是评弹艺术改编现代文学作品的全新尝试。剧组回归“不设导演”这一评弹创作传统模式,以演员为核心,鼓励集体创作,激发演员的舞台潜能与即兴能力,结合各自艺术特长,将传统艺术的舞台技能融于当代人物的表达中,结合评弹各流派的经典词调,使每一回书独立完整,全季情节连贯。剧组从上海大世界与欣和文化的联合出品,到结合国有艺术院团资源,鼓励优秀演员领衔,委托专业机构制作管理,再到与上海大剧院合作,为该剧提供市场分析、售票建议与宣传推广等支持,使得《高博文说繁花》成为上海文化多平台合作的一次有力尝试。
大剧院演出实行亲民票价,200元与100元的两档票价,希望评弹老观众能看得起新作品,年轻观众接触传统艺术如看场电影般方便。剧组还推出“七回套票”,观众只需购买六场演出票,便能观看全七回,还能获得限量版精美纪念礼物。此轮开票至今不到三周,七场演出票已售出近三成,同时高博文还将带领剧组结合上海大剧院艺术教育平台,在8、9月开展评弹推广活动。
本文摄影:蒋迪雯 图片编辑:笪曦
高博文(左)在大世界戏曲茶馆说《繁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