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朋友到苏州来,提出要听一听苏州评弹,我总是带领他们去山塘街张建珍经常演出的评弹会所,或者找一个庭园,再约好张建珍来演唱。我的同事说,外地人又听不懂苏州话,就是意思一下,随便找谁去唱可以了。我说要是你约亲戚朋友吃饭,能不能聚到快餐店里让大家吃点快餐呢?肯定不可以,你总会找最好的饭店,点最有个性的苏帮菜来招待客人吧。客人吃的其实不是饭店或者菜,他们品味的,是一方水土和风土人情。同样的道理,我以为张建珍就是用琵琶和弦子弹出来的关于苏州声音的名片。
上个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年代,是苏州评弹英雄辈出的年代,现在随便提起一个名字,就能教人内心激动好一会,而当时他们是一批人啊。我想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每天早出晚归去听书,就这样度过时光,也是有意义和比较幸福的人生。如今呢,这样境界的评弹演员不多了,偶尔遇上,对于听众来说,是很大的缘分。而在我心目中,张建珍就是这样的评弹演员。
有关苏州评弹,最为言简意赅的说明就是说说唱唱,我以为说的代表人物是黄异庵,唱的代表人物就是张建珍,什么是苏州评弹,听过他们两位说书就心知肚明了。
评弹弹唱,最不能让人省心的是,初中生背课文式的弹唱,成语中有口无心,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张建珍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体会角色,演唱的时候,听众有了一份亦真亦幻的美妙。张建珍唱《宫怨》,你已经分不清台上是杨贵妃还是张建珍了。
俗话说“小书一段情”,这个情不是欢天喜地的喜出望外,也不是泣不成声的悲从中来,我以为这个情是一点点无奈和淡淡的怨愁,有点似是而非,有点欲说还休,这样的气息随着琵琶弦子弥漫开,笼罩在听众心里。历史似乎和大家擦肩而过,你掉头看去,依稀一个背影;你回过头来若有所悟,又怆然若失。我以为这也是张建珍的演唱丝丝入扣吧。
细想起来,有关精神领域的行当,陪伴一生的不多。我曾经那样痴迷文学,也花了大半辈子的心血,临到中老年,却喜欢上了书画,文学说丢就丢在一边了。昨天接待《星星》诗刊编辑部的同志,大家说起我曾经是他们的老作者,再说我的字画时,我当时的心情,感觉好像是带着现在的妻子到前妻家做客。
但评弹是我自始至终的热爱和喜欢,其实对于一个苏州人来说,评弹决不仅仅是一门地方艺术。我小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带我去书场听书,现在两位老人都走了,我要听到精彩的节目,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们。今年我的侄子考取了苏州评弹学校,我十分喜欢这个孩子,把他当儿子看待,自然更不怠慢评弹了。
遇上好的评弹演员的演出,我的内心竟会生出对老人的怀念和对孩子的牵记,这时候生命充满温馨。张建珍就是我所说的好的评弹演员之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