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七日,由上海评弹团原老团长、评弹理论家吴宗锡在新民晚报“十日谈”专栏撰写的评弹明星系列,专题介绍了我父亲《善用眼神的吴子安 》。这离上次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十日谈”评弹名家成名难系列介绍父亲《忘不了听众》他是怎样第一次上台说书的,已有廿多年了。父亲也已去世十多年了。回想在一九九一年的“十日谈”所介绍的评弹名家的内容,在当年被编辑成一本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评弹艺术家评传录》,书名是有一生热爱评弹的陈云老首长题写。在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我父亲已是七十三岁了,他与姚荫梅(姚调创始人)、朱雪琴(琴调创始人)二位弹词名家一起参加由市文联、曲协组织的评弹名家签名首发式。这天我陪父亲早早来到南京西路江宁路的大都会书场,尽管天蛮冷,但门口还是人头拥挤,排起长龙。买书的都是评弹迷,这些读者看到我父亲走来,都纷纷表示高兴,父亲忙解下围在脖子上的长围巾递给我,他与伸出手的书迷们一一握手,还相互问候好。签名开始了,父亲和姚荫梅老师都是上岁数的人了,他们戴上老花眼镜,一笔一划认认真真签上自己的名字。由于父亲签名慢,排队的人不少,我只得对排队的书迷连连说:“真对不起”。而排队的书迷却说:“没关系”,有的还对我说:“我是从小跟阿爹好婆听书长大的,您父亲的《隋唐》我是特别欢喜”。签名的场面很是热烈。
那天到签名现场看望我父亲和参加签名首发式的有晚报名人吴承惠(秦绿枝)、上海广播电台资深文艺编辑余雪莉及市文联、曲协等领导和同志。
签名首发式结束后,小车送我和父亲及朱雪琴老师因顺路一起回家,在回家车上朱雪琴老师和我父亲交换了签名。到一九九六年的春天,也是评话大家的唐耿良从加拿大回沪探亲,来看望父亲,我想不能错过良机,把《评弹艺术家评传录》拿出来请他在上面也签上字。现在,老一辈的评弹艺术家都不在世了,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和音像来了解他们。我们要感谢这些作者,他们传承的是文化历史,是功不可没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