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和霞奔波在杭城。忙完一天的活,还有些空闲时间,适逢强降温,街头冷风肆虐,霞提议,去大华书场听苏州评弹——《珍珠塔》。两人一拍即合。
大华书场在青年路48号,是如今杭州唯一的专业书场。走进书场,旧时光、民国风扑面而来,四百多平米的场地,红木桌子,胡桃色藤椅,古色古香的灯笼,还有长桌、圆桌上白底粉衣仕女瓷杯和竹编小筐,小筐里盛放着花生、瓜子和小点,完全是旧时书场的布置。书场虽然地处青年路,但来书场里的尽是些七八十岁的老人。
评弹说唱的书台陈设非常简单。书台后背中央挂一把大纸扇,扇面画着一幅白梅图,两旁是一幅沈祖安老先生多年前为大华书场撰写的对联:“说青史野史轶史辛酸史全凭他一块醒木,表佳人才人趣人尴尬人且由你半抱琵琶。”正中央是一说书台,中间摆一桌,桌上置一扇,一盘,一壶,两杯茶,椅身两侧分别靠着一把三弦琴和一把琵琶。
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有说有唱,说唱细腻,吴侬软语娓娓动听。
第一次听评弹,屈指算来应该是六七年前的事了,和美仙、燕红、刘晶几位同学在苏州大学进修,我们相约坐船夜游苏州河。霓虹灯影里的苏州河,水波漾漾,来往游船擦肩而过,不时传来评弹艺人的说唱。我们登上游船,一位六十有余的评弹老艺人,一身旗袍,淡雅素净,怀抱琵琶,端坐船头。游船动时,她亦轻轻拨起琴弦,吴侬软语的说唱从舱内飘起,轻盈,缓慢,深远……这声音,穿过古街旧巷,化作山水清音,千回百转地叩响了干涩的心灵……
儿时曾看过越剧《珍珠塔》,剧情大概说的是,陈翠娥与方子文情赠珠塔、私订终生的爱情故事。今日大华书场为大家表演《珍珠塔》的,是两位青年评弹艺人,男的,着一身紫红色长衫,足穿“V”字形黑布鞋,手持三弦琴,端坐凝神;女的,玫红色旗袍,粉色羊绒上衣,怀抱琵琶,杏目含笑。他们将搭档进行“双档”表演。
书场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填满了所有空位。在众人期许的目光中,台上男青年终于弹拨开唱。但见书台上的他,完全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用声音,用眼神,用手势,一一传达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一会儿得心应手地弹奏,淋漓尽致地展现月色朦胧的夜晚,男女主人公的相会;一会儿声情并茂地演唱,表现了饱学多才、心高气傲的主人公不愿受姑母轻视、愤然告辞的情景。女艺人也在不停地转换着角色,相机弹唱,时而缓缓低吟,时而清丽委婉。特别是小姐陈翠娥下堂楼那经典一幕,那种欲进又退,欲行还止,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戏里戏外,自如出入,有时会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在“说书”,还是在“演戏”。
泡在书场一个下午,被吴侬软语浸淫,为悲欢离合洒泪。以致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耳边还回响着三弦、琵琶声,日子留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