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1963年考入苏州评弹学校,1965年毕业后进苏州市评弹团成为评话演员,师从评话名家曹汉昌学习长篇评话《岳传》,后拜评话名家吴君玉为师学《水浒传》;1985年为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曾编演长篇评话《红花喋血》《蛇王岛》《大宋兵马图》等;现为苏州市曲协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一级艺术监督。
2006年苏州评弹(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名录。但是近些年来,苏州评弹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以速回走评话为甚,呈现出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现象。一些老一辈评话艺术家相继退出舞台,评话演出市场萎缩,苏州评话被边缘化,社会地位日趋滑落,出现三少现象:少青年评话演员;少新编评话书目;少评话艺术传承。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评话艺术的业内人士,周明华忧心如焚,总想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苏州评话的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用苏州评话开讲《吴史春秋》
早些年,热衷吴文化的周明华就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整理、编写出一本《吴史春秋》,然后用苏州评话开讲?何况,近年来苏州评话也到了必须直面生存与发展的地步。2007年5月,他去北京参加“中国曲艺精品周”展演活动时,酷爱苏州评弹的原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说:“我看那个《百家讲坛》那么受欢迎,那不是专家学者在说书吗?苏州评话完全能够做到的,也可以讲一讲中国的历史……也会受到观众欢迎的。”当时,他心里一震,“我是不是该尝试着做些什么呢?”四个月以后,一位在高校工作的友人和周明华聊天,很多人对苏州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不了解,就算是本地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关系,对于苏州的历史文化也是一知半解。要是能有一位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讲一讲,让学生了解苏州那就好了。这一席话,让周明华心潮起伏。“我从小学评话演评话,不仅对苏州的历史文化知之甚详,而且又能说原汁原味的苏州话,那何不就用苏州特有的评话来说解苏州历史,说解吴文化?”于是周明华开始探索评话新路,系统打造讲座评话,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
他到苏州市各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演出讲座评话。2009年3月起又在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堂》连续4年开讲《吴史春秋》。2009年4月起在苏州日报上长篇连载以《泰伯奔吴》为题十七篇文稿,该文是以苏州方言撰写的。苏州电视台特地录制了《吴史春秋》讲座评话主题节目24集。2009年暑假推出前12回,2010年寒假又安排播出了后12回。苏州电视台后又录制了6集取名为《吴国英雄传》的专题节目在2011年春节黄金时段播放,受到广泛好评。
周明华运用苏州评话的技巧、风趣的噱头,用多媒体形式电子图片资料展示,讲诉了泰伯让贤、伍子胥奔吴、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孙武练女兵、筑阖闾城以及“苏州”名称的由来等。虽然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吴方言和吴文化,只是借了评话的表演形式,但是在演讲过程中,他也会穿插一些介绍苏州评弹的内容。讲座结束后,他还会为台下的观众表演一段真正的评话段子,比如《武松》选段;有时候还请几个团里的评弹演员,唱上几段《苏州好风光》《枫桥夜泊》等名家唱段。
有人评价周明华的讲座评话就像轻骑兵,形式灵活,一个人,带台手提电脑,演出场所简单,无论教室、会场拉出来就讲,几十或几百听众都行。周明华因此被赞誉为苏州的《百家讲坛》主讲人,苏州的易中天。
研究吴地文史如痴如醉
周明华对吴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是勤奋刻苦的。他多次找专家、学者探讨吴文化的问题。原苏州博物馆老馆长听了《吴史春秋》后专门写了长达八页的信,给他提出中肯的意见。苏州史学专家戈春源特地将他的专著《吴国史》送给他。苏州地方志专家林锡旦专门为其提供确凿史料。周明华利用业余时间与节假日,收集史料,拍摄了一万余张资料照片,先后收集了《吕氏春秋》《左传》《越绝书》《史记》《吴越春秋》《资治通鉴》《东周列国志》等各种版本图书,比较有关吴国史料的记载,找出异同,反复研究。他借阅《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吴越文化史话》《文化的争夺》等专著,认真阅读,摘录要点。他认真聆听了吴文化学者曹林娣、吴恩培教授的专题讲座,领会精神,反复思考,融入自己的讲稿。他利用休息时间亲自踏勘吴文化遗址:曾去无锡梅村泰伯墓、常熟虞山仲雍墓、江阴申港春秋季扎寺院、苏州灵岩山馆娃宫、穹窿山孙武藏身撰写兵书之地、常州春秋时期的淹城、浙江诸暨西施家乡贮萝村、越国首都会稽山、大禹陵等地采风,拍摄现场照片,回来对照史料查核。为了核实苏州古代的正确地名,他用相机拍摄了遗存苏州著名四大宋碑之一的《平江图》。由于刻字较小,他用局部拍摄的方法拍了二十多张照片,用电脑软件复录放大,再查实古代苏州地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周明华开讲《吴史春秋》的成功,不知凝聚着多少心血和汗水。
2009年8月6日,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了一场《吴史春秋·讲座评话研讨会》,20余位评话业内人士、文艺评论家、吴文化研究者出席研讨会、文艺评论家、吴文化研究者出席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就“新评话”的创作、评话与苏州历史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苏州评话表演艺术家金声伯肯定了讲座评话《吴史春秋》并且亲自为周明华收集史料,苏州评话传承人杨玉麟老先生亲自为周明华出点子想办法。他们认为此评话在创作过程中既需要阅读大量书籍,又要寻师访友、实地考察,难能可贵,是“从一无所有到自编自导”的一次有益尝试,为低迷的苏州评话探索一条新路。
周明华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听众的要求,编排了少儿版,力求通俗易懂,多用图片录像,加强表演性。成人版为适合老年人与成年人,侧重于理性分析与人物描述刻画。他的教育版讲座评话还被纳入苏州卫生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系的专题课程。
2010年,苏州文联、苏州广电总台、苏州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苏州文广新局关工委、苏州市曲协和苏州市评弹团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小学生收看评话讲座《吴史春秋》征文活动”,共收到来稿六十余篇,评出优秀征文奖10名。景范中学初一(1)班赵丹在征文中写道:这两年,苏州评话的境遇备受关注,优秀评话乏善可陈,优秀演员青黄不接,苏州评话危机重重已是有目共睹。首个演绎吴文化的评话讲座《吴史春秋》热播引来众多市民关注,很多市民希望,《吴史春秋》成为出现"新评话"的一个良好开端。目前,苏州话已经近乎“灭绝”,此次苏州电视台播放的评话讲座《吴史春秋》,既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又能在无形之中培养我们讲苏州话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十分有益的。《吴史春秋》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的故乡——苏州的历史。景范中学初一(3)班沈心烨写道:“评话讲座《吴史春秋》是苏州评话推广的一种新的创意,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享受,对青年观众起到寓教于乐作用,给我们青少年增加一堂讲诉我们苏州地区乃至我国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课。”旅游与财经职校的钱诗韵说:“周老师很巧妙地抓住了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百家讲坛的形式,用演讲与评书结合讲述吴史演义,非常好。”
如今,周明华演出讲座评话500余场,观众超过20万。他用苏州历史编写讲座评话填补了苏州评话书目没有苏州历史的空白。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吴史春秋》系列讲座进行下去,把评话艺术带到广大听众中去。创新的评话讲座,一定能培养出更多传播吴文化知识,推广苏州评话艺术的义工。
本文转载自《曲艺》2013.08第20—21页《人物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