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艺术,它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戏剧早1800年;它使用的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它纯粹具有民间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的摇滚早2150年。这种艺术就是中国特有的皮影戏。

有着“皮影王”之称的民间艺人秦礼刚,坚守这门艺术已长达30多年。这位65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说,“我要一直坚持到我演不动了为止。”

 绝技演出

“我一年能演364场,连演五年不重样”

初次见秦礼刚先生,他正在自家小楼的梦泽影戏馆里紧张表演。他一人操纵四五个角色,唱念做打,生旦净丑,和着曲调,模仿声音,连喘息、眨眼的微表情都演绎得惟妙惟肖。用跺脚来拟声配合翻转或对打的场景时,那热闹的阵仗,全然不像出自他一个人之手。

“这是一门综合艺术,真嗓和假嗓都要混合在一起,男女老少都是一个人演。”下台后,他告诉记者,从封神演义到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故事,他都能活灵活现地信手拈来,可以连演五年,天天不重样。

那间可容纳200人左右的影戏馆,已是当地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每天上午11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是秦礼刚固定演出的时间,一年到头,只有除夕那天不演。

我国皮影艺术研究专家魏力群,在慕名看过秦礼刚的精湛表演后,甚是惊叹,“我走访过全国十几个省、170多个县、1000多名皮影艺人,却从没见过一个人像秦礼刚那样常年演出,一年能演364场!”这样的驻馆演出,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与戏结缘

“皮影戏已融入我的生命,再也割舍不下”

年轻时的秦礼刚,因为在街上看了一场皮影戏,从此与之结缘。“那时候墙壁是木板做的,我用小刀在墙壁上搅了个小洞,然后把一只眼睛贴在上面看戏,一看就是三个多小时,实在是太痴迷了。”秦礼刚说。

在那个年代,他学过木工、泥瓦工、油漆工,但最终因为热爱皮影戏,放弃了其他的手艺活儿。此后,他带着他的皮影戏,从农村演到城市,从国内演到国外,观众累计超过130万人次。温家宝总理在看过他表演的皮影戏《武松打虎》后,曾握着他的手连声说:“演得好!”

自1978年从事皮影戏事业以来,秦礼刚的演艺生涯获奖无数。他10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3次上新闻联播,3次上国际在线。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团,专程前来观看他的演出,创造了皮影戏演出史上的奇迹!“这30多年,前十年,我靠皮影戏来赚钱养家;中间十年,我想创造一个皮影戏演出的世界纪录;后面这十年,皮影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再也割舍不下。”秦礼刚这样描述皮影戏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志在传承

“只要有人来学,我愿意管吃管喝免费教”

然而,在谈及未来时,这位皮影艺术的守望者显得非常悲观。

秦礼刚的梦泽影戏馆,成立于1987年,和往年观众如潮的盛景相比,如今却是备显凋零。“观众都是老年人,这里就好像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两块钱的门票,大家来喝喝茶、看看戏,聊聊家常。年轻人也不是不喜欢,但是压根坐不下来。”

这么多年,也陆续有人找秦礼刚拜师学艺,但绝大多数都不了了之。

“当年,我学皮影戏的时候,还是个农民,在生产队里每天劳动赚十分工分,年终才3角钱。学了皮影戏,演出几场戏,两个人就能赚十块。可现在呢?皮影戏没有两三年,是学不精的,即便学会了,也没地方演出,更不能赚钱。看不到希望,谁愿意学呢?”说着说着,秦礼刚眼神黯然,“这门手艺很可能是会灭亡的,长则十年,短则五年。”

倒是几个外国徒弟,成了艺术的传承者。让秦礼刚印象比较深的,是法国徒弟爱丽雅,还有美国徒弟安妮。她们学习技艺之后,就在国外的学校里教学。

这几天,秦礼刚家里来了个安徽的大学生学徒。这些年来,只要有人来学,他就愿意免费教,还管吃管喝。“我是个国家级的传承人,国家保护了我,我不能白拿国家的钱。”他说。

几十年来,秦礼刚一直怀揣着一种信念:皮影戏不能只演给老人看,还要演给孩子们看。新一代观众培养起来了,传承的路子才会宽一些。“我的孙子就很有天赋,但是他还在上学。我的这些道具啊,再多的钱我也不卖。希望将来,他可以传承我的衣钵。”说这些时,秦礼刚老人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秦礼刚的皮影戏深受外国小朋友青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