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南充皮影大师王访近日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证书,成为我市第5位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的大师。
获得殊荣 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据了解, 此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评选, 南充皮影大师王访代表四川皮影戏获选。据市非遗办主任卢军介绍,王访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阆中王皮影的传人, 几十年从事皮影艺术的表演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卢军告诉记者,阆中王皮影以王彪、王访兄弟为代表人物, 继王彪2012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时隔6年,王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传承人, 不仅代表了南充皮影戏的影响力, 同时也为我市非遗艺术争得殊荣。
南充皮影大师王访(左)
据介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评选十分严格,除了要求项目本身具有传统艺术代表性外, 传承人在该领域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影响力。多年来,入选人数较少,南充作为非遗大市也仅有4人获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们是川北大木偶表演大师李泗元、川北灯戏表演大师汪洋、阆中王皮影表演大师王彪及已故的川北灯戏音乐大师彭涓4人,王访成为南充第5位获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的大师。 目前,南充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有18人, 而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有66人,在全省居于前茅,国家非遗项目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王皮影等驰名中外。
皮影大师 讲述皮影戏传承故事
在阆中乃至四川,以王氏皮影为一绝,王彪、王访兄弟是“王灯影”第七代传承人。灯影在阆中已有350年,约在清康熙年间进入川北地区,流传至今。
王访说,他的祖父王文坤先生早年学木雕、剪纸技艺,19岁时拜入川北冯朝清皮影班主李云亭门下,从此开始走村串户“耍影子”。继任班主后,王文坤在渭南皮影基础上进行改革,创立了影像较大,人物造型圆润,剧目更广的“王灯影”,颇得当地人喜爱。
王访回忆, 自己从小跟着祖父外面跑, 觉得有趣,一年之间重复表演,也就慢慢知道一场戏里涉及的人物与道具,以及怎么摆好人人马马。祖父先请人教他练习器乐,掌握之后才学唱腔,一边学一边演,最后才学习雕刻皮影。这是学习皮影的必由之路,只有在通晓故事全局和人物性格后才能胸有成竹并可操刀雕刻,但在此之前还需以纸板练习。不过,渭南皮影就有专门从事雕刻而不演戏的, 会演的未必会做,会做的不一定会演。凡皮影以驴皮或牛皮(在阆中主要是牛皮)雕刻讲究一气呵成,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一人可完全“走影”(表演皮影),会唱能耍,少则五年,多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1986年底,奥地利文化参赞卡密斯基来华,四川省群众艺术馆为其安排了一场由王文坤表演的单人皮影。在一场“穆桂英大战杨宗保”的川剧折子戏后,王文坤仅用15分钟就操刀雕刻成皮影“喜鹊登梅”,使得在一旁观看的卡密斯基连连称奇。后来,在卡密斯基的促成下,王文坤家庭皮影艺术团于1988年6月代表中国前往奥地利参加世界艺术节。 在“音乐之都”进行12天的演出后,一时名动维也纳,因当地市民的热心挽留,又延长演出10天。此间,王文坤受到奥地利总统的亲切接见,并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一时之间,王皮影的声名远扬,也就是在此完成了从王灯影到“王皮影”的蜕变。(南充晚报记者 张驰 文/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