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皮影儿看燕山山麓看京剧和评剧的背后那深远的灯看评剧和京剧的缝隙里那块白布打开电视你才知道小小屏幕容不下皮影儿
要看皮影儿看燕山山麓看百姓自弹自唱自己耍把自己把身世和命运展示给黑夜
这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一首《皮影儿》。我是为了皮影儿才到滦县去的,揣着一些忧虑去的。我以为,而今熟悉并热爱皮影儿的人日见稀少了。知道河北唐山有个滦县,知道这滦州古地是东北皮影和评剧发祥地的人请举手?由于心虚,我暗自设计的提问总是不了而了。
到了滦县,忽然想,在第一时间看看快要入海的滦河——— 我故乡的河流。我的老家,溯滦河而上两百里,祖祖辈辈的骨头,都埋在那儿了,人们管滦河叫母亲河。而在去河边的出租车上,我向司机打听的却是皮影儿。咱这儿皮影儿班子还多不,收了秋还到处唱不?司机摇头:班子不多了还有,老艺人眼看就耍不动唱不动了,咋整啊!
这,正是我所关心的。
近年来,我有幸到几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还曾与不同种族的学者专题讨论过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与民族特质问题,不约而同的看法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最直接地由它的民间文化表现出来,越是全球化,越是要重新认识本民族的民间文化。
拿我们的皮影儿来说,多么中国、多么民间、多么源远流长自成一体啊。有了光跟着有了影儿,人们识影子为自己的灵魂,道士“弄影还魂”,百姓利用光影投照自娱自乐,由来已久。“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儿,这一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融绘画、雕刻、音乐、影像、表演及唱白为一体,优美的雕刻造型与动听的地方唱腔、方言道白相结合,戏中有戏,画中有戏,真绝活也,就连傩戏、昆曲都比不了它。举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是最古老的戏剧与美术的活化石,又是近代电影当代动漫发明的先行,还是走出国门最早的中国艺术,自13世纪传入亚欧,至今备受推崇。早在1781年,德国大诗人歌德就专门挑选来自中国的皮影表演欢庆他的生日。
有意思的是,我的老家人管皮影儿不叫皮影儿,叫“唱大戏”。“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宝贝外甥一块儿去。”童谣可见乡风,人们从来都把请皮影儿当大事郑重操办。
年年冬天,一个小村一个小村唱大戏,我父亲就一个台口追着一个台口看。他说,那生动的形象、那有韵的唱词、那优美的唱腔,让人悠悠地动情,伸着脖子,目不转睛,远山积雪,北风刺骨,也顾不上烤火。有一天,吃罢晚饭跑十几里山路去沟门子看大戏,只顾看影窗,顾不上脚下,结果,他掉进路边丈深水井。当地乡亲把他捞上来帮他烤棉衣,他隔着门缝还看呢。我的二伯父,更是方圆几十里场场不落,收台散场也舍不得离去,台下只剩他佝偻之身,还磨叨着屈原放逐、昭君出塞、刘秀中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静静听着的,是他的影子。堂弟福生,打小爱皮影胜过电影,一人一灯,在自家窗前连耍带唱,不亦乐乎。
儿时的我,看皮影儿骑在大人的脖子上还想站起来。
乍一看,皮影儿好像杂耍,不过是几个镂空的影人儿让人耍把,可唱起整本的大戏来真不含糊,《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哼哈二将》……啥热闹唱啥,入世近俗,大俗大雅。一唱就深更半夜。
我老家的皮影儿,就是滦州皮影儿,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老呔儿的精气神儿。影人儿用刮得几尽透明的驴皮雕制,人物抽象简洁,器物繁复生动。生、旦阳刻空脸儿,一道弧线勾出脸蛋儿,“6”字形通天鼻,唇儿尖翘,环眉凤眼,轮廓浅着黑色,窗前看着格外清晰透亮;依据人物不同性格,脸着五色,红忠勇,绿善战,黑憨直,黄干练,白阴险;服装男红女绿,造型上窄下宽,喇叭裤儿,配以简洁明快的纹饰,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发声方法就更奇特。起初皮影演员皆男,给剧中女角配音,用手指掐着喉头,发出比女人更女人的声调儿。久而久之,形成了“假声”唱法,恰好与影人的形象和动作相得益彰。
曾在春晚上大红大紫的舞蹈《俏夕阳》,就是从滦州皮影脱胎而来。
滦州皮影儿的创造者黄素志,滦县安各庄人,明万历年间的滦州秀才,屡试不第,遂专心琢磨皮影。饱学诗书,熟读经卷,他创作了前无古人的皮影儿脚本;精于绘画,擅长雕刻,他成就了一个个精致影人儿。黄素志并非发明皮影儿第一人,但创立了皮影儿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全面提升了皮影儿艺术,在皮影儿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在滦县,亲眼见识了雷庄经典的皮影儿戏班子,我放心了,眼前的皮影儿和记忆里的皮影儿一起快活起来;又在滦河岸边,见滦河文化生态产业带已经确立,县里与云南楚雄汇通地产有限公司携手开发“滦州古城”,影楼、戏台逐步从图纸走上地面,融汇南北的民族艺术团正在操练。
好一个唱大戏的全新舞台!好!叫头的锣鼓响亮起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