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白色幕布,一个灯泡投射光亮,琴鼓伴奏中,表演者边唱,边操纵手里的影人。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表演艺术——皮影戏。

中国的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曾被西方人誉为“有声电影的鼻祖”。而作为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1986年出生的李娟,她的爷爷李兴时是一位传统皮影戏表演者,也是济南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李娟受到爷爷的影响,自幼学习绘画,并在大学毕业一年后正式继承了济南皮影戏:“全国的皮影戏有地域特点,济南皮影唱腔是集西河大鼓、山东梆子、山东秦书、河南坠子等等,济南皮影是圆额头圆下巴,人物特点比较鲜明写实,表演手法上,济南皮影就中把式,挑杆顶在幕布上也是垂直顶,制作人物精细度,北方人粗犷一些,镂空大。”

从小生长在曲艺世家,李娟从小就在爷爷的要求下学习剪纸、画画、写故事,正是因为小时候的这段经历,让她练就了一身本领,不但可以头顶、嘴叼、手脚并用的控制皮影,打击锣鼓,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而且她还坚持自己写剧本、做道具、现场配音。如今,李娟在传统的皮影戏上做了创新,在表演中融入舞蹈、杂技、曲艺为主线的舞台剧中。

2008年6月,济南皮影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李娟还将皮影戏引进课堂:“我每一年都会给皮影做很多创新的东西会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最大愿望就是演更多更精彩的节目给更多观众,能经常走出国门把咱济南皮影带到国外去,用有限的时间把我们济南皮影发扬光大。”
延伸阅读 济南皮影

1917年,鲁南一带连年灾荒,一位邹县皮影艺人带着家人和弟子逃荒北上,一路赶到济南府,在城内的东安市场、趵突泉、新市场一带演出,这位皮影艺人名叫李克鳌,他是将皮影带进近代济南并在此扎根的第一人。

李克鳌共有两个儿子:李福增和李福祥。济南解放后,李老先生在人民商场建起了自己的皮影戏院——增祥茶园,“增祥”二字正是两个儿子名字的合称。李兴时是李福增的儿子是济南皮影戏第三代传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