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蒲公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大荔县同州里展开调研活动,在此次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有幸拜访到同朝皮影雕刻艺人——肖蔚老师。

秦川大地孕育瑰宝

皮影即民间“皮影戏”,以兽皮雕刻人物形象和其它图形并借助灯光在屏幕上得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皮影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在陕西的大荔、朝邑乃至华阴一带甚为活跃。大荔皮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无数的创新逐步形成东路皮影即“同朝皮影”的雕刻艺术风格。

机缘巧合情定皮影

肖蔚于1984年生在大荔县两宜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20岁时机缘巧合结识民间皮影雕刻大师薛宏权,从此与皮影这门古老的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坦言道“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苦,光磨刀这一项就不知道手磨破多少回”,但因为喜欢,他还是努力坚持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数十年的积淀后肖蔚老师的皮影逐渐为民众熟知,在大荔县颇负盛名,经常受邀开展讲座或举办展览。他曾受大荔县县政府之邀在县文化馆举办公益皮影展览,面向整个大荔县人民及前来旅游的各地游客开放。前不久应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之邀前去为留学生进行皮影专题讲座。

半年前他在同州里景区内开设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同州皮影”工作室。肖老师在工作的同时还创作出很多具有个人风格的代表作品,如巨幅《关公》《天道酬勤》《牡丹》等,均陈列在其工作室中。作为渭南地区皮影协会的一员,肖老师也经常和喜好皮影的友人一起交流皮影制作的心得和经验。

传统皮影重觅生机

在商业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朝皮影”和很多传统民间手艺一样日渐消亡,在越来越多的皮影人改行的形势下肖老师仍然坚守这门传统的皮影雕刻艺术,并努力培养学徒,为“同朝皮影”的传承与保护贡献力量。

“在如今多元观念交融、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 ‘同朝皮影’如何找准定位生存下去、如何在传统和与创新中寻求平衡、如何创作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作品”是肖老师最关心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他认为可以依托现今大荔县逐渐发展的旅游业,将皮影作为大荔县的文化产品进行销售,实现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转型。

肖老师随即将这种理念投入实践,在创作形式上首创“现代人物皮影”——即用“推皮走刀法”将现代人物轮廓雕刻成皮影,成品还原度极高。另外他在大荔县同州里旅游景区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在传统皮影演出工作的同时进行个人创作,希望能依托新兴发展的旅游业来发展传统艺术。

薪火相传情牵皮影

提起皮影,肖蔚老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表示雕刻皮影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然而完成作品的那一刻的成就感确实无可比拟的。人们所看到的只是皮影成品的细腻精致、栩栩如生,但其背后的艰辛往往不为人所知。在最开始独立工作的几年里,肖老师已教授将近二十余名学生,遗憾的是学徒们由于无法依靠皮影维持基本生活,悉数离开皮影制作行业。在采访的最后,肖老师表示,在皮影雕刻的这条路上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借助我们的力量来发声:“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习传承皮影,让咱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够传承下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