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前夕,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之乡”——徐汇区康健街道日前创作了《常回家看看》等一批现代题材皮影戏剧目,受到不少社区铁杆“粉丝”的追捧。
清末“桂林班”传至第四代
康健街道“桂林”皮影戏团,是本市仅存的民间皮影戏艺术社团,由上海皮影戏第一代创始人毛耕渔的第四代嫡传弟子徐顺林组建。因艺人大多来自过去的上海县桂林地区(现为徐汇康健、漕河泾、凌云、长桥、虹梅街道等),排练也常在此进行,所以被称为“桂林班”。解放前,“桂林班”经常应邀到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徐家汇一乐天茶楼以及苏浙一带城镇演出,曾经名噪一时;后戏班因故中断了20余年,2002年一度恢复又解散,直到2006年经街道委托,戏班才重新建立起来并纳入康健艺术团建制,成为上海首个民间皮影社团。
“我们这里的皮影戏堪称上海最老皮影戏。”现任桂林皮影戏团团长的孙顺林告诉记者,“上海皮影艺术以闵行七宝为源头,从1890年流传至今四代120余年。清光绪年末的七宝镇人毛耕渔是人们公认的上海皮影戏鼻祖。”
开设兴趣班吸引小儿郎
据了解,桂林戏班迄今已为社区居民演出500余场。由于皮影戏生存空间日渐狭窄甚至濒临失传,康健街道最近在杜鹃园小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小等专门成立了“桂林班皮影艺术”研究课题组,开设皮影艺术兴趣班,吸引各年级学生选修皮影戏课程。在街道的支持下,一生献身皮影戏艺术的徐顺林不仅整理出《朝天子》、《吊金钩》、《基本调》、《哭调》、《三番调》、《小更衣》等皮影戏六大基本曲谱,还推陈出新地创作了一批现代题材剧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