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冀南皮影”,近年来,表演越发稀少,皮影制作更是不为人所知,现如今,能动手制作皮影的人少之又少。在肥乡县天台山镇韩堡村,就有这么一位从事皮影制作的老艺人,他叫王瑞,今年81岁了。虽身怀绝技,但老艺人心里却装着担忧和无奈,“传人难觅”。

12岁开始学习皮影手艺

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以民间剪纸的样式出现,是典型的冀南皮影代表。

王瑞,是肥乡皮影界的“名人”。他不仅会制作皮影戏中的乐器、道具,还能表演100余个皮影戏剧目。《西游记》、《封神演义》、《包公案》、《东周列国》……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惟妙惟肖的构思造型,走进王瑞老人家里,仿佛步入一个皮影世界。

虽已年过八旬,王瑞老人身体依然很棒,眼不花,耳不聋。他说,自己从12岁开始,就跟随长辈学习皮影手艺,60年来,制作的皮影人物有几百个,至少能搭配100个演出剧目。

皮影制作复杂而艰辛

据王瑞老人介绍,传统皮影用纯牛皮制作,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需要经过选皮去毛、制皮压平、绘稿过稿、绘制雕刻、镂刻勾线、敷彩上色、发汗烫平、辍结合成等8道工序,然后刷上桐油,晾干而成。要成就一个皮影人物往往要刻3000多刀,用30把以上工具才能完成。“演奏腔调多为本地怀调、河南梆子腔、山东梆子腔等。”老人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皮影戏日渐式微,濒临着失传危险,想当年,包括他在内,村里只有3个人懂得皮影制作,而如今,由于年龄原因唯有他还在作最后的坚守,如何把皮影制作手艺传承下去,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欲将绝技免费传后人

时至今天,皮影戏经受多方面冲击,加上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皮影戏表演和制作濒临失传。记者了解到,在肥乡县农村,不少皮影艺人和王瑞一样四处奔走,以培养新人,但多数年轻人对此并无多少兴趣。

而王瑞依然在坚守。除了制作皮影外,他还会制作戏剧中的乐器和道具,如今虽然年龄大了,但他仍能表演100余个皮影戏剧目,只要拉上幕布配上乐队,他就能将这些皮影戏段子全唱下来。

王瑞老人说,这几年来,人们对这些民间传统艺术越来越欢迎了,他决定收几个徒弟,免费将自己的皮影人物、乐器、道具制作手艺传授下去,把以前老师口授身传的皮影戏剧本挖掘、整理出来,“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邢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